

1.松枝橫伸交叉如架。
1.辦事拖拉緩慢。
1.不贊成;不采取。
1.不悔改。
1.不止,不息。
1.不平凡,高出于同輩。
2.不合群。
1.不合理;不對。
2.不如此,不是這樣。
3.不虞;意外。
4.不許可。
5.不以為是。 6.不敬,不從命。然,通"戁"。 7.難道;不成。 8.連詞。相當于"否則"。
1.亦作"不穰"。
2.不弱,不簡單。
1.方言。不顯眼。
1.不合乎人道。
1.無仁厚之德;殘暴。
2.引申為不體面。
3.指肌膚肢體麻木,不靈便。
4.愚鈍。
1.不忍心,感情上覺得過不去。
2.不忍耐;不忍受。
3.不收斂。
4.不能忍受;不愿意。
5.舍不得。
1.不能忍受;不能勝任。
2.猶不勝,表示程度極深。
1.亦作"不恁地"。
2.不這樣。
1.沒有期限。
2.不選擇時日。
1.猶言不絕口。
1.不容許有什么懷疑。
1.不長久。
1.比不上。
2.不象;不符。
1.見"不如歸去"。
1.古人以為杜鵑啼聲酷似人言"不如歸去",因用為催人歸家之詞。
1.不符合心意。語出《漢書.京房傳》"臣疑陛下雖行此道,猶不得如意,臣竊悼懼。"
2.指不符合心意的事情。
3.死的諱稱。
1.謂不合心意的事情是經常發生的。語出《晉書.羊祜傳》"會秦﹑涼屢敗,祜復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而議者多不同。祜嘆曰'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故有當斷不斷。'"
1.不合心意。
1.語本《詩.大雅.焌民》"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謂不欺弱小。
1.謂不辜負別人的差使。
不進老虎洞,哪能捉到虎仔。多比喻不歷艱難就得不到收獲。
1.不同于一般,高雅。
1.不注意;不放在眼里。
1.不適用,不合用。
1.無緌。謂無穗狀飾物。蕤,通"緌"。
1.不如;比不上。
2.不依順;不順遂。
3.猶言不祥或不祥的事物。指傳說中的魑魅魍魎等害人之物。
4.不善,強暴。
1.不減;不差。
1.比喻只有破除舊的﹑錯誤的東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確的東西。
1.不倫不類。
2.指行為不端,不正派。
1.謂無米以和羹。
2.謂粒米不進。
1.《易.震》"震驚百里,不喪匕鬯。"孫星衍集解引鄭玄曰"雷發聲,聞于百里,古者諸侯之象。諸侯之教令,能警戒其國內,則守其宗廟社稷,為之祭主,不亡匕與鬯也。"匕﹑鬯,古代祭祀宗廟用物,借指宗廟祭祀◇以"不喪匕鬯"形容軍紀嚴明,百姓安堵,不廢宗廟祭祀。
1.不斷其命。
2.不盡。
1.猶不然。
1.不甚。
1.比喻無關痛癢。
1.《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后以"不賞之功"極言功大。
1.見"不上不下"。
1.亦作"不上不落"。形容事情無著落,處境為難。
2.不好不壞。
1.同"不上臺面"。
1.多。
2.毫無。
1.亦作"不舍"。
2.不停止。
3.不放棄;不忍離開。
4.不饒恕。
1.不射歸巢的鳥。言仁者澤及禽獸。
1.不察;未審察。
2.不知。
3.指不清楚。
4.不慎重;不周密。
5.不準,不確。
1.表示程度不很高。
1.不大明白事理。
2.泛指不大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