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遠行;遠去。
1.渲染描繪。
1.染須發,鑲假牙。以之掩飾衰老。
1.中國畫技法的名稱。用水墨或淡彩烘染畫面。
1.沾染香氣。
1.僧人穿著黑色染的緇衣,因以"染衣"指出家為僧。
1.涂漆彩繪之車。
1.將羽毛染彩。古代用以飾旌旗及王后之車。
1.楚人獻黿于鄭靈公,公以享諸大夫,其子子公欲食,不與,子公怒,染指于鼎,嘗之而去。事見《左傳·宣公四年》◇因以"染黿"喻指非分的奢望。
1.古代宮內掌染事的官署。
1.染過色的帛。
1.謂印刷。
《左傳·宣公四年》載鄭靈公請大家吃甲魚,卻故意不給宋子公吃。宋子公就用手指伸到鍋里蘸點湯嘗嘗味◇用染指”比喻分得不該得到的利益。
1.形容急欲攫取,十分貪饞。垂涎,流口水。
1.鳳仙花的別名。因其花和葉可染紅指甲,故稱。
1.用手指蘸墨寫的字。
1.亦作"染著"。
2.佛教語。謂愛欲之心浸染處物,執著不離。
3.謂滯泥。
1.傳染;沾染。
1.珠光閃耀。
1.梵語。印度古代神話中國王名,即轉輪王。也寫作"禳佉"﹑"衛佉"。
1.亦作"儴徉"。
2.游蕩貌。
1.見"儴佯"。
1.助理。勷,通"襄"。
1.露濃貌。
2.波濤開合貌。
1.祭神避禍。
1.祭神除災。
1.祭神以消災祈福。
1.猶禱祭。
1.向神祈求解除災禍。
1.為消災除病而祭祀。
1.祭神祈求災異不作,莊稼豐收。
1.向神祭禱,謝罪消災。
1.禳除兇星。
1.謂禳除邪惡災禍。
1.猶禳祭。祭神卻病。
1.見"禳災"。
1.瓜瓤的味道。
1.謂土地松軟肥沃。
1.獲得豐收的平原地方。
1.眾多。
1.猶豐歉。謂年歲豐登或歉收。
1.豐熟貌。
1.人群紛雜貌。穰﹐通"攘"。
1.形容愁緒紛亂勞神焦慮。穰﹐通"攘"。
1.古代替人向神鬼禳祝致福者。穰﹐通"禳"。
1.豐年。
1.向神祈求莊稼豐收。穰﹐通"禳"。
1.攘災;祛災。穰﹐通"攘"。
1.芻料;喂牲口的草。
1.紛亂貌。躟,通"攘"。
1.急行貌。一說行走不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