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切魚用的砧板。
1.遼東城。即今遼寧省遼陽市。
1.指遼東丁令威得仙化鶴歸里事。
1.指遼東丁令威得仙化鶴歸里事。
1.猶同僚。
1.泛指古遼東一帶地方。在今遼寧東部。
1.猶同僚。
1.遼地(今遼寧一帶)與滇地(今云南一帶)古代同為邊遠地區,故并稱之。
1.指古代遼制錢。背文有"丁"字,故稱。
遼河以東的地區,就是遼寧的東部和南部。
1.指遼東丁令威得仙化鶴歸里事。
1.指遼東丁令威得仙化鶴歸里事。
1.同"遼東豕"。
中國三大半島之一。在遼寧省南部。介于渤和黃海之間,以鴨綠江口至營口以南的大清河口一線為北界。千山山脈斜貫,構成半島脊梁。岸曲折,多島嶼。南端有大連港。
1.傳說中的得仙化鶴之丁令威為遼東人,故稱。
1.指遼東丁令威得仙化鶴歸里事。
1.見"遼東鶴"。
1.同"遼東隺"。
2.指傳說中的遼東人丁令威修道升仙,化鶴歸飛之事。
1.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丁令威,本遼東人,學道于靈虛山◇化鶴歸遼,集城門華表柱。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壘壘。'遂高上沖天。"后以"遼東華表"稱久別的故鄉。
1.三國魏管寧學行皆高,避亂遼東,"常著皂帽,布襦褲",拒絕征聘,甘守清貧。事見《三國志.魏志.管寧傳》◇以"遼東帽"指清高的節操。
1.《后漢書.朱浮傳》"往時遼東有豕,生子白頭,異而獻之,行至河東,艫姰足狴懷慚而還。若以子之功論于朝廷,則為遼東豕也。"后以"遼東豕"指知識淺薄,少見多怪。
1.亦作"遼隧"。
2.古縣名『置,后漢廢。公孫度復置,晉廢。故址在今遼寧省海城市一帶。
1.指遼地的歌曲。
1.遠隔。
1.遼東。泛指遼河以東沿海地區。
2.指渤海遼東灣。
1.同"遼東華表"。
中國東北地區南部大河。由源出內蒙古和河北的西遼河與源出吉林的東遼河在遼寧匯合而成,注入渤海的遼東灣。長1390多千米。流域面積229萬平方千米‖沙量高。水量平時較少,但汛期暴雨集中,下游易釀成洪澇災害。
1.指遼東丁令威得仙化鶴歸里事。
2.遼東人丁令威,學道后化鶴歸遼,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歸。"事見晉陶潛《搜神后記》卷一◇以"遼鶴"指代千年。
1.指遼東丁令威得仙化鶴歸里事。
1.一種用糯米制成的甜食。
1.寬緩;延緩。
2.猶遲緩。
1.猶遠患。
1.荒涼遙遠。
1.指遼地(今遼寧)和薊地(今北京市和河北省東北)。因兩地鄰接而并稱。
1.長的江流。
2.即遼河。
1.遼東和碣石都臨近渤海,故并稱。
1.指遼地的警報。
1.亦作"遼迥"。
2.遙遠。
1.遙遠。
2.相去甚遠,懸殊。
3.遠隔。
4.久遠。
5.高遠貌。
1.遼闊的天空。
1.遼河入海口。
1.遼闊廣大。
1.猶遼闊。
1.遼闊廣大貌。
2.猶遼遠。
3.猶久遠。
1.遼闊明朗。
1.猶言遼闊空曠。
1.猶嘹亮。
2.高遠明亮。
1.遠貌。
2.深邃貌。
3.形容意態高遠超脫。
4.猶寥寥。
1.遼東和隴西的并稱。
1.猶繚亂。
1.遼闊空曠。
2.稀疏;冷落。
3.疏遠,冷漠。
4.迂遠空疏。
5.差別很大,懸殊。 6.流落,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