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舊時春日婦女所梳的髻。因將"宜春"字樣貼在彩勝上,故名。
1.謂吃東西緩解饑餓。
1.積存;積壓。
1.強使價格降低。
1.見"熏鬻"。
1.亦作"熏灼"。
2.燒炙。
3.指如火燒炙。
4.喻聲威氣勢逼人。亦喻指逼人的聲威氣勢。
1.指宦官,太監。
1.閹割,去勢。
1.熏染浸漬。
1.挖窖埋藏。
1.思量;揣度。
1.思忖;揣度。
1.思忖;揣度。
1.思忖;揣度。
1.在地窖里藏過的酒。指陳酒。
1.閉嘴。
1.猶忍氣。
1.經貯藏而澄清。
1.思忖;揣度。
2.苦悶;煩惱。
3.暗地里約定。
1.泛指北方少數民族。獯即獯鬻,指漢及其后之匈奴;羯為匈奴之別部。
1.古代對北方少數民族的蔑稱。
1.即獯鬻。
也作葷粥”。古代北方少數民族名故太王事獯鬻,句踐事吳。
1.見"獯鬻"。
1.大醉。
1.日暮天黑。
1.黃昏。
1.昏暗。
1.昏暗。
1.猶黃昏。
1.暖和。
1.猶欣然。自得貌。
2.酒醉貌。
1.猶夕陽。
1.猶早晩,日夜。
1.猶早晩,朝夕。
1.昏黃貌。
1.黃昏時的煙靄。
1.淺絳色的帛。
1.猶纁招。
1.猶纁招。
1.黃昏。
2.絳與黃之間色。
1.淺絳色之裳。
1.夏之別名。
1.淺絳色和黑色。古代以為象征天地之色。
1.亦作"纁鴈"。
2.舊時婦以贄見姑之禮。
1.見"纁雁"。
1.《后漢書.逸民傳.嚴光》"﹝嚴光﹞少有高名,與光武同游學。及光武即位,乃變名姓,隱身不見。帝思其賢,乃令以物色訪之◇齊國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帝疑其光,乃備安車玄纁,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后因謂招聘隱士出仕為"纁招"。
1.猶和風。
1.酣醉貌。
2.謂天氣溫暖困人。
1.深黃透紅的顏色。
1.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