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夔契都是舜時賢臣,后因以"一夔一契"喻良輔。
1.排擠打擊。
1.對于文章或人的評語。
2.在公文或訴狀上批示的話。
3.算命人給人推算命運所寫的評語。
1.閱后加的評語或批示;閱讀并加以批改或批示。
1.批準。
1.檢驗確實。
1.執照,憑證。
1.署名于紙尾。謂職卑無權,只能陪在別人后面署名。
1.指批語和注解。
2.謂加批語和注解。
1.批示轉發。
上級對下級的請求等表示準許學校已批準了我們提出的意見。
國家領導人簽署批準本國同外國簽訂條約的文件。凡需要批準的條約,雙方領導人批準后,兩國互換批準書即可生效。
1.謂支取銀錢的字條。
批準出租(多指土地)這塊土地已經批租了。
1.謂布帛等織物稀疏而有毛病。猶言次品。
1.謂布帛之類絲縷稀疏,質地單薄。
2.指布帛舊損,絲縷松散。
1.敗壞。
1.散亂。
1.訛錯,不合情理。
差錯;漏洞不放過任何紕漏。
1.錯亂。
1.指經緯稀疏的帛。
1.見"紕繆"。
1.錯誤。
1.稀疏柔軟。
1.乖戾,不合常理。
1.謂布帛經緯松散。
1.謬誤虛妄。
1.古代氐族人所制的獸毛織物。
1.錯失。
1.邳水之橋。相傳漢張良曾游下邳橋上,遇黃石公,授《太公兵法》,曰"讀是則為王者師◇十年興。"見《史記.留侯世家》。
1.邳水之涯。相傳漢張良曾游下邳橋上,于橋旁遇一老父,授《太公兵法》,謂"讀是則為王者師"。見《史記.留侯世家》。
1.盛大張設。
1.織成后還沒有經過印染加工的布。
1.方言。出亂子。
1.見"壞戶"。
1.已具有所要求的形體,但還需要加工的制造品;半成品。
2.在機器制造中,材料經過初步加工,需要進一步加工才能制成零件的半成品,通常多指鑄件或鍛件。
1.雛型。
2.鑄造金屬制品的模具。
1.亦作"坯璞"。
2.謂初具規模的事物;半成品。
1.見"坯墣"。
1.猶今言胚胎。
1.指已具備所要求的形體,但還需要加工的塑造品。
1.謂制作陶器。喻指造就,培養。
1.猶澆鑄。
1.亦作"壞冶"。
2.謂制陶和冶煉。比喻培育人材。
1.指襯在器物里邊的東西。
2.指未燒制加工的磚瓦﹑陶瓷器以及其他待加工的半成品。
3.猶材料。比喻能做某種事情的人。
4.猶身分。
1.猶推開。
1.婦女服飾名。始于唐。一說始于秦。
2.披紅。
1.披露。
1.翻閱簿籍。
1.撥開荒草。謂隱居者相互交往或對隱居者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