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寒炭熱,比喻互不相容的雙方冰炭不同器而久。
1.僧人用的麈尾。
1.出家為僧后取的別名。
1.佛教以農歷七月十五日為"僧自恣日"。此日僧眾舉罪悔過,無忌無隱,故稱。也稱佛歡喜日。參閱《翻譯名義集.眾善行法》。
1.見"僧窗"。
1.古代十二荒政之一。謂兇荒之年減少喪葬禮數﹐以省費用。
1.廝殺﹐火并。
1.佯嗔之詞。常用于稱呼所愛者。
2.詈詞。猶言該殺的。
3.指待宰殺的牲畜。
1.見"殺才"。
1.指戰場。
1.謂殺敵建功。語出《左傳.宣公二年》"殺敵為果﹐致果為毅。"孔穎達疏"能殺敵人﹐是名為果﹐言能果敢以除賊﹔致此果敢﹐乃名為毅﹐言能強毅以立功。"
1.猶死地。軍事上指極為不利的地形。
2.占卜中一個方位的名稱。
1.定死﹐硬行規定。
1.毒殺。
2.去除毒性。
1.斷定﹐定死。
1.猶言該殺的﹐該死。嘆息之詞。
1.征戰﹐討伐。
2.指殺戮。
3.謂嚴峻﹐果斷。
4.大膽潑辣。
1.肅殺之風;極寒足以殺生之風。
損害高興的氣氛,使人敗興大家正玩得高興,他卻一定要回去,弄得大家都不開心,真是殺風景。
1.剪裁縫合之縫。
1.斬殺束縛。
2.猶綴合。
又名《殺狗勸夫》。元代人作,姓名不詳。有元末明初徐fd638謀啾盡P鶿锘受無賴柳、胡二人挑唆,將胞弟孫和趕出家門。其妻楊氏殺狗放置門外,孫華夜歸,誤為人尸,請柳、胡相助遭拒,而孫和為他埋葬尸體”,兄弟乃和好。元蕭德祥有同名雜劇。
1.謂為了不正當的目的殺人致死。
1.佛教語。指殺害生靈的罪業。
1.收束。
1.方言。指天剛黑的時候。
1.地名。在今河北省欒城縣西北。
1.殺死。
1.謂死與生。
2.指定人之死活。
3.指下棋時的殺著與活路。
1.致死之道。
2.欲加殺害之心。
1.亦作"殺雞兒抹脖子"。
2.伸長了脖子。形容情急作態。
1.比喻懲罰一人以恐嚇或警戒其他人。
1.謂殷勤款待賓客。
1.見"殺雞駭猴"。
1.喻不必大材小用或小題大做。語本《論語.陽貨》"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
1.指不合理地壓低價格。
1.陰冷肅殺時節。
1.戒殺生;禁止殺生的戒律。
1.處死。
1.減省禮儀。
1.消耗力量。
1.殺戮染有疫病的人。
1.謂萬物凋落斂藏。
1.見"殺戮"。
1.見"殺略"。
1.亦作"殺掠"。
2.殺戮擄掠。
1.《后漢書.周燮傳》"﹝馮良﹞年三十﹐為尉從佐。奉檄迎督郵﹐即路慨然﹐恥在廝役﹐因壞車殺馬﹐毀裂衣冠﹐乃遁至犍為﹐從杜撫學。"后以"殺馬毀車"喻棄官歸隱。
1.節制性欲。
1.見"殺坯"。
1.亦作"殺胚"。
2.方言。猶言該死的。
1.語出《史記.孫子吳起列傳》"齊人攻魯﹐魯欲將吳起。吳起取齊女為妻﹐而魯疑之。吳起于是欲就名﹐遂殺其妻﹐以明不與齊也﹐魯卒以為將。將而攻齊﹐大破之。"后因以"殺妻求將"比喻人為追求功名利祿而不惜忍心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