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過去被處決的犯人須向官府或劊子手納金,稱"墊刀"。
1.猶言辭嚴義正。
1.措辭嚴肅﹐道理正當。
1.同"辭嚴義正"。
1.同"辭嚴義正"。
1.言辭。
1.猶結盟。
1.因辭別而謁見﹐拜別。
1.辭采和文義。指文章的形式和內容兩方面。
2.偏指文義。
3.猶辭章。
1.宋時﹐鄉里的保正為免除差役﹐向縣吏交納的一種錢款名。
1.辭去封邑。借指辭官退休。
1.辭官退隱的意愿。
2.言辭或文辭的意思。
1.文辭﹔言辭。
2.指口供。
大型詞典。商務印書館1915年出版。1958年全面修訂。1979年起分四冊出版修訂本。詞目以古漢語語詞、典故及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為主,共九萬七千零二十四條。1988年出縮印本,合訂為一冊。
修飾文詞的典故或華麗的詞語等辭藻華美。 【辭藻】修飾文詞的典故或華麗的詞語等辭藻華美。
1.舊俗稱送灶神上天為"辭灶"。在臘月廿三或廿四日舉行。
1.猶口供。
1.辭去官職。
2.泛指辭去職務。
1.亦作"辭指"。
2.文辭或話語所表達出的含義﹑感情色彩和風格。
1.辭旨。
1.見"辭旨"。
1.猶辭官。
1.文辭或言辭的情致意趣。
1.說話的內容。
2.猶口供。
1.辭賦作者中的宗師。亦泛指受人敬仰的文學家。
1.猶推辭。
磁針指向地磁北極的方向。
磁性錄音、磁性錄像或數字記錄中,用以記錄聲音、圖像、數據或其他電信號的涂有磁性材料的帶子。通常在塑料材料的薄帶上,涂敷一層粉狀磁性材料制成。要求抗張強度大、耐沖擊、耐磨、平面性好、不易帶電、耐熱、耐濕、厚度均勻、不粘附塵埃雜質等。
1.瓷器碎片的尖端;瓷片。
又稱磁力線”。描述磁場分布的假想曲線。該曲線上各點的切線方向就是相應各點的磁場方向。它分布的疏密程度表示磁場的強弱。磁感線可用在磁體周圍灑鐵屑等方法顯示出來。磁感線是閉合曲線,在磁場中磁感線從磁體的n極到s極,在磁體內從s極到n極。
簡稱磁感強度”。描述磁場對電流有作用力這一基本性質的物理量。是矢量。常用符號b表示。大小等于b=fil。式中l為載流導體的長度,i為電流強度,f為載流導體垂直于磁場放置時受到的磁場力。磁場中某處b矢量的方向就是該處的磁場方向。單位為特斯拉。
1.瓷器無釉的地方。
使原來不顯磁性的物體在磁場中獲得磁性的過程。鐵磁性物質(如軟鐵、硅鋼等)是最易磁化的物質,常用作電磁鐵、變壓器、電動機等的鐵芯。
1.在泥坯上作畫后上釉燒制或在已上釉的瓷器上作畫再行上釉燒制而成的瓷器工藝品。
磁體上磁性最強的部分。條形、蹄形、針形磁體的磁極都在接近兩端處。在水平面內能作自由轉動的磁體,在地磁場作用下靜止時,磁體兩極的連線總是沿著地磁子午線方向,磁體上指北的磁極稱北極(n極),指南的磁極稱南極(s極)。磁體上的磁極總是成對出現的。同名磁極相斥,異名磁極相吸。
在磁場中因磁化而能加強或減弱原磁場的物質。分順磁質、抗磁質和鐵磁質三大類。順磁質是指在外磁場中呈現十分微弱的磁性,且磁化方向與外磁場方向相同的物質,如氧、氧化氮等。抗磁質是指在外磁場中呈現十分微弱的磁性,且磁化方向與外磁場方向相反的物質,如堿金屬鹽類及鹵素等。鐵磁質是指在外磁場中呈現很強的磁性,且磁化方向與外磁場方向相同的物質,如鐵、鎳、鈷等。
1.磁體之間相互作用的力。
2.喻指能把別人或別的力量﹑物體引到自己這方面來的吸引力。
1.應用醫療器械所產生的磁場作用進行治療。
將熱離子氣體或液態金屬等高溫導電流體高速通過強磁場而直接產生電動勢,把熱能直接轉換成電能的發電方式。具有效率高、起動快、環境污染少、結構簡單等特點,但涉及科學技術的面較廣。可用作脈沖電源等大功率電源。
又稱磁羅盤”。利用磁針受地磁作用穩定指北的特性制成的指示地理方向的儀器。由中國的司南、指南針逐步發展而成。常在船舶和飛機上作導航用。
具有磁表面的圓盤片。是磁盤存儲器的重要組成部分,用以存儲信息。分硬磁盤和軟磁盤兩種。
又稱磁盤機”。以磁盤作為記錄信息媒體的存儲裝置。由磁頭、磁盤、讀寫電路及機械伺服裝置等組成。分硬盤驅動器和軟盤驅動器兩種。
1.本謂磁州窯所產的瓷制品◇泛指瓷制器具。
1.磁鐵礦的礦石。即天然的吸鐵石。
1.踏實;扎實。
2.結實。
能吸引鐵、鎳、鈷等物質,即具有磁性的物體。有三類(1)永磁體。包括天然磁石(fe3o4)和各種人造磁體。(2)電磁體。由激磁線圈和軟鐵芯組成。(3)超導磁體。利用超導材料制成的線圈可產生高達10特斯拉以上的強磁場。
具有磁性的含鐵量最高(742%)的鐵礦石。化學成分為fe3o4。半金屬光澤,鐵黑色,摩斯硬度55~65。能被永久磁鐵吸引,有的也能吸引鐵針等較輕的鐵制品,故中國古代曾稱為慈石”。分布很廣,主要用于煉鐵。
穿過位于磁場中的某個面的磁感線的條數。用符號ⅵ氈硎盡4┕位于磁感應強度為b處的,面積為s的某個面的磁通量ⅵ=bscosθ。式中θ為該面的法線與磁感應強度b的方向間夾角。單位是韋伯。
1.比翼。
1.全都使用;一同使用。
1.共同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