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羸弱困苦。
反覆、深入地考慮卿所獻三言,朕當熟思之。
1.反復思考,審慎籌劃。
1.反復誦讀。
1.豐年。
1.指慣用的方法,老套子。
1.謂莊稼成熟。
2.常年耕種的田地。
3.古代特指田畔種烏臼樹,以臼子完糧者稱為熟田。
1.經過精煉可供錘鍛的銅。
1.熟化了的土壤,適于耕種。
1.熟習。
1.認真鉆研。
1.仔細體會。
1.經常聽到。
1.熟睡。
1.了解得深刻。
2.學習或掌握得很熟練。
1.嫻熟;熟練。
1.同"熟閑"。
1.指烹熟的上獻祭品。
1.十分了解。
1.仔細探索。
1.細細研磨。
1.豐收。
1.《新唐書.回鶻傳下》"骨利干處瀚海北……其地北距海,去京師最遠,又北度海則晝長夜短,日入亨羊胛,熟,東方已明,蓋近日出處也。"后用以比喻光陰快速流逝。
1.經加工炮制的藥材。
1.煮煉過的絲織品制成的衣服。
1.仔細計議。
1.仔細尋繹。
1.細心耕鋤。
1.熟人,老朋友。
1.語言中定型的詞組或句子。使用時一般不能任意改變其形式。包括慣用語﹑成語﹑諺語﹑格言﹑歇后語等。
2.常用的話浯。
1.十分了解,清楚地知道。
1.經過煮捶或涂蠟的紙。
1.唐宋文書制度,有關軍國大事,由三省議定,面奏,獲旨。關于任免平常事項,以書面奏請,稱為熟狀。獲可即下中書撰命,門下審讀,然后由尚書奏行。
1.已認識的字;常用的字。
1.能說會道。
1.沉醉。
1.懂事;不昧心負義。
1.即旱魃。傳說中引起旱災的怪物。
1.中醫指感受暑熱邪氣所生的疾病。
1.暑天穿的細葛布衣。
1.夏日用的竹席。
1.夏季伏天。
1.天氣炎熱與寒冷。
1.學校夏季的假期,一般在公歷七八月間。
1.喻酷熱大暑。吏,指酷吏。
1.謂南方。
1.瘧疾的一種。
1.暑假期間。
1.盛夏時的熱氣。
1.盛夏時期的炎熱。
2.中醫指外感暑邪的一種熱癥。
1.謂夏季潮濕悶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