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熏修"。
2.佛教語。謂凈心修行。
日本古代武將。原為尾張國(在今愛知縣)大名。在戰(zhàn)國時代大名之間混戰(zhàn)中崛起,1573年推翻室町幕府。建立使用火槍的強大軍隊,控制全國大半國土,為日本重新統(tǒng)一奠定基礎◇被家臣所殺。
1.染絲織成花紋的絲織品。
2.旗幟上的紋樣。織,通"幟"。
1.借指太陽。因太陽每日東升西落,如織梭之往來,故稱。烏,太陽的代稱。
機織物、針織物和編織物等的總稱。廣義上還包括氈和非織造織物。有時專指機織物。
1.織作綢﹑布﹑呢絨等之總稱。亦借指紡織工業(yè)。
2.官名。明清兩代于南京﹑杭州﹑蘇州各地設立專局,掌管織造各項絲織品,供皇室之用。明于三處各置提督織造太監(jiān)一人。清沿用此制,但不用宦官,改用內(nèi)務府人員,稱織造。
官署名。明清時管理織造的機構。明代于京師及各地設織染局,又在南京、蘇州、杭州置提督織造太監(jiān)各一人,掌絲織品織造,供皇室消費。清代沿置。
1.經(jīng)緯線交織。
2.引申指組合。
1.謂經(jīng)緯相交,織為布帛。組,編織。
2.用于比喻排比辭句。
1.指紡織操作。
1.肢體骸骨。
1.四肢關節(jié)。
古代一種割去四肢的酷刑。
1.河流的分支。
1.家畜站立時的四肢狀態(tài)。是評定家畜役使能力的重要依據(jù)。
1.猶軀體。
1.語出唐柳宗元《鞭賈》。用梔黃染的劣質鞭。比喻偽飾欺世的言行。
1.像梔子染成的黃色。
1.謂用梔﹑蠟涂飾。語出唐柳宗元《鞭賈》。亦喻偽飾欺世的言行。
1.女子飾額黃的容貌。借指臘梅花的顏色。
1.唐柳宗元《鞭賈》載,有富家子以五萬錢購一鞭,謂以巨款購此鞭,為愛其色黃而有光澤,持以夸示與柳。柳命僮仆燒湯洗之,則鞭之色澤盡失,現(xiàn)出枯干蒼白的本色。乃知"向之黃者梔也,澤者蠟也。"因曰"今之梔其貌,蠟其言,以求賈技于朝,當其分則善。一誤而過其分,則喜;當其分,則反怒,曰'余曷不至于公卿?'然而至焉者亦良多矣!"后因以"梔貌蠟言"指偽飾的面貌與言辭。
1.見"梔貌蠟言"。
又稱山梔子”、黃梔子”。茜草科。常綠灌木。葉對生。春夏開白花,生于小枝頂部,極香。果實卵形或橢圓形。原產(chǎn)中國,各地都有栽培。木材堅實,供雕刻和制農(nóng)具用。果實可制黃色染料。全株入藥,是解熱消炎劑。
1.猶祗奉。
1.侍者。
1.敬勉。
1.猶侍從。
1.敬奉。
1.敬敷。
1.敬謹奉行。
1.恭謹?shù)仂痨搿?/p>
1.周代宮殿名。故址在今陜西省華縣北。
1.尊敬友好。
1.恭候。
2.職官名。宋代祗候分置于東﹑西上閣門,與閣門宣贊舍人并稱閣職,祗候分佐舍人。元代各省﹑路﹑州﹑縣分別設祗候若干名,為供奔走驅使的衙役。元明亦指官府衙役,勢家仆從頭目。
1.古代指媵妾。
2.泛指舊時官府的小吏或富貴人家的仆從。
1.猶低回。流連,盤桓。
1.敬慎。
1.祗,同"祇"。如今。
1.恭敬。
1.敬懼,小心謹慎。
1.恭敬謹慎。
1.敬職盡力。
1.敬慎而奮勉。
1.亦作"祗栗"。
2.敬慎恐懼。
1.敬慎而戒懼。
1.敬領。
1.猶奉命。
1.誠敬。
1.敬慎勤勞。
1.敬順。
1.敬慎。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