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星象的異常變化。古時謂將有兇災。
1.蘭草叢生處。
1.北周庾信的小字。
1.《易.系辭上》"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孔穎達疏"謂二人同齊其心,吐發言語,氤氳臭氣,香馥如蘭也。"后因以"蘭臭"指情投意合。
1.比喻賢者喪亡。
1.亦作"蘭彈"。亦作"蘭驒"。
2.疲沓;懈怠。
3.鋃鐺。
1.見"蘭單"。
1.精致的燈具。
1.亦作"蘭奢"。
2.梵語或伊朗語譯音。為褒贊之辭。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王丞相拜揚州,賓客數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說色。唯有臨海一客姓任及數胡人為未洽。公因便還到過任邊云'君出,臨海便無復人。'任大喜說。因過胡人前彈指云'蘭阇,蘭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歡。"《朱子語類》卷一三六"王導為相,只周旋人過一生,謂胡僧曰'蘭奢,蘭奢。'乃胡語之藵譽者也。"一說,即蘭若。見宋王應麟《困學紀聞.雜識》◇人亦間有用之者。
1.亦作"蘭缸"。
2.燃蘭膏的燈。亦用以指精致的燈具。
1.蘭花的芳香。常用以比喻賢人。
1.高雅的居室。
2.猶香閨。舊時婦女所居之室。
1.芳蘭遭焚。喻高人受摧折。
1.《詩.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養也……有其義而亡其辭。"晉束晳承此旨而作《補亡》詩"循彼南陔,言采其蘭;眷戀庭闈,心不遑安。"后以"蘭陔"為孝養父母之典。
1.織品名。
1.見"蘭鈍"。
1.長蘭草的涯岸。
1.古代用澤蘭子煉制的油脂。可以點燈。
2.一種潤發香油。
1.袈裟,僧衣。
香閨。女子的居室蘭閨織錦秦川女|妝罷出蘭閨|雙燕集蘭閨。
1.蘭和桂。二者皆有異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賢人。
2.比喻子孫。參見"蘭桂齊芳"。
1.喻子孫興旺發達。
拇指和中指相對拳曲、其余三個手指翹起的姿勢。也叫蘭花手。
1.香草名。即白芷。
1.蘭和蕙。皆香草。多連用以喻賢者。
1.詔令的代稱。
《易·系辭上》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后以蘭交”稱知心朋友桂友蘭交|蘭交早已謝。
1.古代指一種白色貴金屬。據晉王嘉《拾遺記.前漢上》載,元封元年,浮忻國貢蘭金之泥,謂此金出湯泉,狀混混若泥,冶煉后色白如銀。當漢世,上將出征或使絕國者,多用此泥為璽封。武帝以后,此泥乃絕。
1.馬目上部的筋名。筋節堅者能行千里,因之為駿馬的代稱。
1.燭之馀燼。因狀似蘭心,故稱。
1.良友。
1.用木蘭做的椽子。亦用為椽子的美稱。
《左傳·宣公三年》載鄭文公的賤妾燕fd37C渭天使給自己蘭,遂生鄭穆公◇因以蘭夢”為得子之兆誰令蘭夢感衰翁|夜夜生蘭夢。
1.同"蘭若"。
1.梵語ullambana(俗語avalambana)的音譯省語。即盂蘭盆會。佛教徒于農歷七月十五日為追祭亡靈而舉行的一種儀式。
2.浴盆的美稱。
1.兵器架。蘭,通"闌"。
從甘肅蘭州到青海西寧。長205千米。1959年筑成。是中國內地和西北地區通往青藏高原的鐵路干線。
1.喻女子的人品賢淑嫻雅。
1.指農歷七月。
1.進言;陳述。
2.引申為闡發解說。
3.開脫辯解。
4.方言。開導;勸說。
①山羊的絨毛,纖維細而輕軟,是優良的毛紡原料。原指克什米爾地方所產的山羊絨毛。②用這種絨毛制成的毛線或織品。[英cashmere]
1.舊指當暗娼。
1.開拓,繼承;為展延續。
1.擴展;推廣。
2.開店;設攤。
1.開葷。俗稱開齋。
1.新的一年開始。
2.特指正月。
3.明年,明年初。
1.指戲曲演出前合奏打擊樂器。亦稱鬧場。比喻事情的開頭。
1.亨通安泰。
2.開始平安順利。
3.指重見光明。
4.通暢。
1.指清末義和團設立敬神集會進行活動。
1.開口說話。
1.開闊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