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答謝的信。
1.坐下。
1.坐到座位上。
1.即擂臺。
1.汗出貌。
1.古代神話中的樹名。
1.不休息貌。
1.指古時墾食雒田的交趾人。
1.指神話中洛水的女神。名宓妃。雒﹐通"洛"。
1.洛書。儒家關(guān)于《尚書.洪范》"九疇"創(chuàng)作過程的傳說。雒﹐通"洛"。
1.反復誦讀。雒﹐通"絡(luò)"。
1.山名。古代傳說是太陽所入之山。
1.古代交趾人在濱海潮水漲落處開墾的田。
1.洛陽的鵝。常用為胡人兵亂之典。雒﹐通"洛"。
1.即洛陽生。本指漢賈誼﹐后亦借指儒生。雒﹐通"洛"。
1.鮛鮪。
1.古縣名。
1.詈詞。
1.詈詞。
1.詈詞。
1.稱老年婦女。
2.稱仆婦。
1.稱乳母的丈夫。
1.稱乳母。
1.即麻粒。
1.麻袋。
1.失去警覺,疏忽大意。
1.食品名。《太平御覽》卷八六○引北魏崔鴻《十六國春秋.后趙錄》"石勒諱'胡'﹐胡物皆改名﹐胡餅曰摶爐﹐石虎改曰麻餅。"又今蘇南一帶所產(chǎn)外有芝麻,餡以棗泥的甜餅﹐亦稱"麻餅"。
1.猶麻茶。
1.糾纏。
1.古時善相馬的人。
1.即麻槌。
1.用麻絞扎成的粗而短的鞭槌。舊時作為刑具。行刑前用水浸濕。也作一般打人的用具。
1.見"麻辭"。
1.亦作"麻詞"。
2.委任宰相的詔書。
1.即麻團。
1.古代救火用具。
1.方言。麻煩。
1.麻制的腰帶。古喪禮服飾。
1.表面粘以芝麻的一種油炸食品。俗稱麻團。
1.同石灰和在一起抹墻用的碎麻。參見"麻搗"。
1.見"麻搗"。
1.種麻的地。
1.細碎的斑點。
2.指出天花后臉上留下的疤痕。
1.麻布所制的斗。用以載水,為守城滅火器具。
1.用麻的纖維紡成紗。
言論像亂麻而沸揚。形容極度混亂天下麻沸。
1.將沸的熱水。
1.大麻的籽實。
由麻風桿菌引起的接觸性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jīng)。傳染方式主要通過直接接觸,偶爾通過內(nèi)衣、被褥或日用品間接傳染。麻風桿菌必須從破損的皮膚和黏膜侵入人體,如人體免疫力較差時,經(jīng)過一定的潛伏期會發(fā)病。初起皮膚麻木,觸覺遲鈍,不能辨別冷熱,經(jīng)過多年以后,才發(fā)生皮疹和神經(jīng)癥狀。
1.亦作"麻風"。
2.慢性傳染病,病原體是麻風桿菌。癥狀是皮膚麻木,變厚,顏色變深,表面形成結(jié)節(jié)﹐毛發(fā)脫落,感覺喪失﹐手指腳趾變形等。也叫癩或大麻風。
中國神話人物。東漢時應召降臨蔡經(jīng)家。能擲米成珠。相傳在絳珠河畔以靈芝釀酒,以備蟠桃會上為西王母祝壽。故舊時為婦女祝壽多繪麻姑像以贈,稱麻姑獻壽”。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