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精通,熟悉。
1.亦作"回腰"。
2.轉動身腰。
3.舞曲名。
1.回旋的水波。
1.縈回游移。
1.遲疑不定。
1.違反;改變。
1.改換;扭轉。
2.交易。
1.改變意志。
1.盤旋而飛;回飛。
1.一種能將聲音沿墻面傳送的環形墻壁。因聲波的波長比圍墻半徑小得多,聲波以束狀沿墻面連續反射前進,故靠墻輕聲細語,在遠處貼近墻面仍能聽清。北京天壇南部的回音壁,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磚砌圓形光滑的大圍墻,高6米,直徑65米。
1.回避,隱藏。
1.回旋縈繞。
1.回環掩映。
1.迂回。回旋曲折。
1.迂回,遲疑。
1.舊俗,訂婚時女方回贈的一種禮品。
1.猶回車。
1.轉告。
1.邪僻;曲折。
2.用以指奸邪之人。
1.回曲的深水。
1.見"回圓"。
1.環繞。
1.猶回流。
1.迂曲遙遠。
1.翻滾的云;行云。
1.回環運用。
1.猶環繞。
1.環繞攢聚貌。
1.徘徊不進。
2.回旋,環繞。
1.猶回望。
1.猶反掌。比喻極其迅疾。
1.亦作"回棹"。
2.駕船返回。
3.指歸舟。
1.光線反射,返照。
1.回旋;迂回曲折。
1.猶回車。
1.反復思慮。
1.臉色柔婉貌。
1.轉而指向。
2.指轉而指責。
1.秦宮名。故址在今陜西隴縣西北。秦始皇二十七年出巡隴西﹑北地(今寧夏和甘肅東部),東歸時經過此處『文帝十四年匈奴從蕭關(今寧夏固原東南)深入,燒毀此宮。
2.古道路名。南起沠水河谷,北出蕭關,因途經回中得名。為關中平原與隴東高原間的交通要道。西漢元封四年武帝自雍縣(今陜西鳳翔南)經回中道,北出蕭關。東漢建武八年來歙由此攻取隗囂割據下的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北)。
1.旋繞重疊。
1.猶回船。
1.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忽憶在剡溪的戴安道,即乘小船訪之。到門口不進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事見《世說新語.任誕》。
1.回旋;反復。
1.迂回急行。
1.水流回旋灌注。
2.回頭注視。
1.回祿祝融的并稱。兩者均為傳說中的火神名,后因以代稱火災。
1.回擊,反攻。
1.亦作"回縱"。
2.旋轉騰躍。
1.昏亂貌。
1.形容躊躇不前。
1.盤旋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