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男青年;男小孩。
1.同根所生的枝葉。常喻兄弟之間的密切關系。
1.傳說戰國時,宋康王奪舍人韓憑妻何氏,憑怨而自殺,何聞亦殉情而死∥遺書于帶曰"王利其生,妾利其死。愿以尸骨,賜憑合葬。"康王弗聽,分葬韓何,使冢相望。結果,"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于二冢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于下﹐枝錯于上。"宋人哀之,遂名其木曰相思樹。事見晉干寶《搜神記》卷十一◇因以"連枝共冢"比喻愛情堅貞不渝。
1.并蒂花。
1.枝葉相連之樹。常用以喻兄弟或夫婦。
1.《呂氏春秋.精通》"故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體而兩分,同氣而異息。"舊題漢蘇武《詩》之一"況我連枝樹,與子同一身。"后以"連枝同氣"比喻同胞兄弟姐妹或情如兄弟的親密關系。
1.一起供職;共事。
1.接紙,附紙。
2."連史紙"的省稱。
3.蠶種紙。
1.同"連篇累牘"。
1.猶連坐。
1.謂取親屬為人質。
2.主干連在一起。
1.牽扯延緩。
1.館名。
連作。
1.一州又一州。
2.州名。隋置州,以州西南有黃連嶺而名。唐轄境相當今廣東省連縣﹑連南縣﹑陽山縣等地。元升為路,尋復舊。明清皆屬廣州府。1911年廢,改本州為縣,屬廣東省。
3.州名。今四川省筠連縣一帶。
界限量規。
1.度量自己的學識才能。
1.估量自己,省察本分。
1.計量,籌劃。
1.衡量調節。
1.審度;審察。
1.酌量鹽。
1.謂考慮人的權勢輕重而與之相交。
量角度用的工具。繪圖用。通常為半圓形薄片,周緣刻有度數,可以直接量出180°以內的角度。
1.用量器計量黃金。喻不惜重價。
1.漢司馬相如《長門賦》序"孝武皇帝陳皇后,時得幸,頗妒,別在長門宮,愁悶悲思。聞蜀郡成都司馬相如,天下工為文,奉黃金百斤,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辭。而相如為文以悟主上,陳皇后復得親幸。"后以"量金買賦"謂文章價值之高。
1.酒保;堂倌。
計量和檢驗用的器具,如尺、天平、塊規、卡鉗、量角器等。
1.酌量免除。
1.酌量裁決。
1.量度;估量。
1.《左傳.隱公十一年》"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后以"量力度德"指量度人的能力和德行。
1.估計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事。
1.小覷;蔑視。
1.衡量才能,授予相應官職。
1.氣量。
1.周官名。掌丈量﹑營造和制定祭獻之數。
2.謂衡量長短,以至苛責于人。
1.見"量入為出"。
根據收入的多少來定支出的限度。
1.見"量鑿正枘"。
1.《南史.檀道濟傳》"道濟時與魏軍三十余戰多捷,軍至歷城,以資運竭乃還。時人降魏者具說糧食已罄,于是士卒憂懼,莫有固志。道濟夜唱籌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軍謂資糧有余,故不復追,以降者妄,斬以徇。"后以"量沙"為安定軍心,迷惑敵人之典。
1.猶識量。器量見識。
1.謂考察實際措施。
1.猶試驗。
2.測試性的考試。宋代于科舉之外為宗室弟子入仕的一種考試方法。
1.量能授官。
1.猶計數。
2.即數量。
量液體體積的器具,呈直筒形,多用玻璃制成,上面有刻度。
1.謂以量器測定興。
法院根據犯罪者所犯罪行的性質、情節,對社會桅的程度,以及認罪的表現,依法判處一定的刑罰。
因罪遠貶的官吏,遇赦調遷近處任職自憐遲暮意,初作量移人。
1.商討計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