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退閑"。
2.退職閑居。
1.謂有仁德而長壽。語出《論語.雍也》"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邢昺疏"言仁者少思寡欲,性常安靜,故多壽考也。"
1.五代時南唐節日。南唐李昪生于十二月二日。升元元年(公元937年)即帝位后,即以十二月二日為仁壽節。
1.樹名。
①姿容妙曼柔曼動人。②溫和婉轉柔曼的歌聲|婉轉柔曼。
1.柔弱的藤蔓。
1.古代祭祀所用之羊的別稱。
2.指輕暖的羊裘。
3.指毛筆。
1.指初生茂盛的草木。
2.柔嫩而繁茂。
1.優美,柔和美好。
1.迎合奉承。
2.柔和美好,柔和嫵媚。
3.指性情溫和平順。
1.柔弱委靡。
1.安撫人民。
1.柔順而聰明。古代稱頌婦德。
2.猶明亮。
1.柔順而寡言。
1.質地柔韌之木。亦指可制琴瑟的桐﹑梓等木。
2.借指琴瑟。
1.猶和睦。
1.謂柔順而不直言。
1.弱而嫩。
2.稚弱。與老練相對。
1.柔嫩細膩;軟而細。
1.謂偽善諂媚。
2.指偽善諂媚之人。
1.宋吳幵《優古堂詩話.此心安處便是吾鄉》"東坡作《定風波》序云'王定國歌兒曰柔奴,姓宇文氏。'"后用以泛指歌女或使女。
1.柔軟溫暖。
1.亦作"柔愞"。
2.優柔懦弱。
3.指弱小者。
1.謂軟弱而不果斷。語本《韓非子·亡征》"緩心而無成,柔茹而寡斷,好惡無決,而無所定立者,可亡也。"茹,通"懦"。
1.柔軟的韁繩。
1.藥性平和的方劑。齊,"劑"的古字。
1.地的別稱。祇,地神。古人謂地道陰柔,故稱。
1.指氣質柔和的人。
1.柔和謙遜。
1.活絡強健。
1.比喻媚君禍國之人。
1.溫柔的感情。
1.柔美的情態。
1.見"柔情綽態"。
1.謂溫柔親密的情意。
1.見"柔情密意"。
1.溫柔的情態,俠義的性格。
1.古代祭祀所用毛色純一的幼畜。
1.溫柔謹慎。
古族名。源于東胡族。北魏時稱其所建政權為柔然。公元5世紀初,柔然首領社侖遷漠北,稱丘豆伐可汗。與北魏、南朝都有聯系◇逐漸衰落,552年并入突厥。
1.柔軟的穰草。
1.柔弱苗條貌。
1.形容聲音柔順。
1.柔和而仁慈。
1.同"柔韌"。
1.《詩·大雅·抑》"荏染柔木,言緡之絲。"后因以"柔荏"謂草木枝葉柔韌。
1.同"柔韌"。
柔軟堅韌藤杖柔韌而輕|其絲柔韌潤澤。
1.古代以干支紀日,凡天干值乙﹑丁﹑己﹑辛﹑癸的日子稱柔日。因均屬偶數,也稱偶日。
1.溶化使柔軟。
1.柔懦。茹,通"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