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三線八角”(13頁)。
1.指鳳形飾物。
1.半璧形的玉器。古代貴族用作朝聘﹑祭祀﹑喪葬等的禮器。也作裝飾用。因其互相碰擊而鳴響,故稱。
1.吹笙。
1.《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又閑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后因以"鳴火"指假托鬼狐的動作,誘眾舉事。
1.即機杼??棽紮C。
2.開動機杼。謂織布。
1.玉名。即珠璣。
1.啼鳴的雄雞;雄雞啼鳴。
1.嘶鳴的駿馬。
1.笳笛。古管樂器名『時流行于西域一帶少數民族地區,初卷蘆葉為之,后改用竹。
2.吹奏笳笛。古代貴官出行,前導鳴笳以啟路。亦作進軍之號。
1.古代管樂器。葭,通"笳"。
2.吹奏笳笛。
1.鳴劍。比喻別后的殷切思念。
1.晉王嘉《拾遺記.顓頊》"﹝顓頊﹞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克伐,未用之時﹐常于匣里,如龍虎之吟。"因用"鳴劍"指良劍。
2.撫劍。
1.響箭。
1.謂雞鳴啼而率群。
1.鳴叫的寒蟬。
1.吹奏號角。
1.獸禽昆蟲等的叫聲。
2.轟鳴;吼叫。
1.敲擊鉦﹑鐃等金屬樂器◇多指敲鑼。古代多用以表示軍士進退的信號。
2.指古代婦女佩帶的金屬飾物。
1.猶言金聲玉振的詩文。
1.用敲鑼等發出信號撤兵回營。
1.見"鳴金收兵"。
1.猶言關閉門戶。
1.即斑鳩。
1.嘶鳴的馬。
1.謂鳴呼屈足。
1.即鵜鴂。一名杜鵑。三月即鳴,至夏不止。常用以比喻春逝。
1.樹木枝條因風作響。
1.顯貴者所乘的馬以玉為飾﹐行則作響,因名。
2.指居高位。
1.《新唐書.張嘉佑傳》"嘉佑,嘉貞弟,有干略。方嘉貞為相時,任右金吾衛將軍。昆弟每上朝,軒蓋騶導盈閭巷,時號所居坊曰'鳴珂里'。"后用指貴人的居處。
1.見"鳴珂曲"。
1.申訴;控告。
1.申述至誠的心意。
1.指排簫﹑簫一類帶孔的管樂器。
1.見"鳴梠"。
1.伯勞鳴叫。謂天將寒。
2.鳴叫的伯勞。
1.鳴叫。
1.古琴名。
1.鳥在林間鳴叫。
1.振鈴使發聲。
2.指鵓鴿鈴。
1.亦作"鳴櫓"。
2.搖櫓聲。借指船行。
1.語出《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毛傳"鹿得蓱,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也。"后因以"鳴鹿"喻禮賢求友。
2.地名。在今河南省鹿邑縣西。
1.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王仲宣好驢鳴。即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游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后即用"鳴驢"表示送喪。
1.亦作"鳴榔"。
2.敲擊船舷使作聲。用以驚魚,使入網中,或為歌聲之節。
1.猶吹律。
1.即鳴鑾。鑾聲似鸞鳥之鳴,因稱。
1.裝在軛首或車衡上的銅鈴。車行搖動作響。有時借指皇帝或貴族出行。
1.敲打銅鑼。常用以警眾﹑聚眾。
1.見"鳴鑼開道"。
1.鳴叫喧鬧。
1.敲擊銅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