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江蘇鎮江古城名。
1.指仆隸。
1.指古時秦地所產的弓。
1.指東漢王粲。
1.東漢大將軍梁冀嬖奴。
2.指秦朝宮殿。
1.猶言秦宮金珠。
1.指秦人編制的熏籠。
1.秦朝的塵垢。對秦朝暴政的貶斥之辭。
1.指秦地關塞。
2.指關中地區。
1.秦代的宮闕。
1.謂秦代的建筑規模。
1.唐明皇時秦國夫人和虢國夫人的并稱。宋蔡夢弼《草堂詩話》"葛常之《韻語陽秋》曰'老杜《麗人行》,專言秦虢宴游之樂,末章有"當軒下馬入錦茵,且莫近前丞相嗔"之句,當是謂楊國忠也。'"后因用以比喻雅淡輕盈的女子。
1.古秦地。古時以秦地為陸海﹐故名。
1.古國名。辰韓的別名。
2.指戰國時秦國和韓國。
1.琵琶的別名。
1.古代名醫扁鵲與醫和的并稱。秦﹐指秦越人﹐即戰國時名醫扁鵲;和﹐春秋時秦國名醫。亦泛指醫道高明的人。
1.見"秦蘅"。
1.草名。秦為香草﹐蘅為杜衡。一說﹐秦為木名。
1.秦東陵侯召平所種的瓜。
2.泛指甜美之瓜。
1.河名。流經南京﹐是南京市名勝之一。相傳秦始皇南巡至龍藏浦﹐發現有王氣﹐于是鑿方山﹐斷長壟為瀆入于江﹐以泄王氣﹐故名秦淮。
1.比喻山明水秀﹑風光佳麗的地方。秦鬟﹐指浙江秦望山。妝鏡﹐指紹興鑒湖。
1.春秋時秦國良醫。
1.指秦始皇。
在河北省東端,京哈、京秦、大秦等鐵路在此相交。相傳因秦始皇求仙到此得名。1948年設秦榆市,1949年改秦皇島市。包括海港、山海關、北戴河三區。人口628萬(1995年)。秦皇島海港為不凍良港,輸出以煤炭、石油為主;山海關為長城起點(一說長城起點為丹東虎山);北戴河海濱為避暑療養勝地。
1.古時海中的大魚。
1.指秦朝宮殿為項羽焚燒而成的灰燼。
2.指秦始皇所燒書籍的灰燼。
3.指秦始皇焚書之火。
1.指秦始皇焚書事。
1.指秦昭王之子子楚。
1.指秦始皇焚書事。
1.相傳荊軻刺秦王時﹐王急﹐不知所措。姬人以琴音示秦王逃脫之方﹐后世稱為《秦姬曲》。
1.秦望山和會稽山的并稱。
1.鳥名。也稱了哥﹑吉了。因產于秦中﹐故名。
1.指秦朝。
1.指秦穆公以女弄玉妻蕭史時所作鳳樓。也稱秦樓。
1.東漢詩人。《玉臺新詠》有嘉《贈婦詩》三首﹐嘉妻徐淑答詩一首﹐敘夫婦惜別互矢忠誠之情﹐為歷代所傳誦。
1.見"秦鏡"。
又稱大葉龍膽”。龍膽科。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圓錐形。葉對生,披針形。夏季開藍紫色花。蒴果長橢圓形。分布于中國華北、東北等地。根可入藥,能祛風除濕,有消炎作用。
1.即花椒。以產于秦地﹐故名。
1.指春秋時期的秦晉兩國。
2.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后因以指兩姓聯姻。
1.春秋時秦晉兩國世為婚姻﹐后因稱兩姓聯姻為"秦晉之好"。
1.見"秦晉之好"。
1.指秦國首都咸陽。
1.亦作"秦鑒"。
2.傳說秦始皇有一方鏡﹐能照見人心的善惡。《西京雜記》卷三"高祖初入咸陽宮,周行庫府……有方鏡,廣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有明,人直來照之,影則倒見;以手捫心而來,則見腸胃五臟,歷然無硋;人有疾病在內,掩心而照之,則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則膽張心動。秦始皇常以照宮人,膽張心動者則殺之。"唐司空曙《故郭婉儀挽歌》"一日辭秦鏡,千秋別漢宮。"宋周邦彥《風流子.大石》詞"問甚時說與,佳音密耗,寄將秦鏡,偷換韓香。"后亦用以稱頌官吏清明,善于斷獄。
1.比喻官吏斷案公正嚴明。
1.猶秦火。
1.指從秦地來的人。
2.指秦時避亂移居桃源洞之人。借指避世隱居之士。
3.指秦弄玉之夫蕭史。
1.指秦始皇坑儒事。
1.謂韓非陷秦國獄中事。比喻自己所陷之冤獄。
1.亦稱"秦長壘"。
2.即秦壁。
1.秦代隸書。又稱佐書。秦始皇時下杜人程邈作。對今隸而言﹐故又稱古隸。
1.地名。一說秦始皇東巡涉水時從官提石所填的石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