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閑之官。
2.一向為官。
1.南宋咸淳末年出現的一種文章變體。
1.謂拿錢買零食。
1.亦作"澣帛"。
2.經過煮練染色的絲織品。多用作祭服。
1.草名。一名顛棘?;蛑^即天門冬。可洗滌污垢。
1.亦作"澣滌"。
2.洗滌。
1.即浣花溪。
2.即浣花箋。
3.見"浣花日"。
1.亦稱"浣溪箋"。
2.箋紙名。唐薛濤命匠人取浣花溪水造紙,為深紅彩箋,名"薛濤箋"。又名"浣花箋"。
1.亦稱"浣花翁"。
2.指唐詩人杜甫。因杜宅位于浣花溪畔,故稱。
1.亦作"浣澣"。
2.洗濯。
1.見"浣浣"。
1.洗而使白。
1.洗染。
1.即浣紗溪。
1.亦作"澣紗石"。
2.石名。相傳西施在其上浣紗,故名。
1.見"浣溪沙"。
2.即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紹興縣南若耶山下,溪旁有浣紗石,相傳為西施浣紗處。
3.水名。在浙江省青田縣長壽峰。相傳南朝宋謝靈運遇浣紗仙女于此。見《浙江通志.山川》引《括蒼匯記》。
1.洗滌擦拭。
1.指浣紗溪。
1.猶寬慰;快慰。
1.見"浣花箋"。
①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雙調,四十二字,押平聲韻,也有押仄聲韻的。②曲牌名。屬南曲南呂宮。有二體。一體字句格律與詞牌的半闋相同,用作引子;另一體與詞牌不同,用作過曲。
1.見"浣溪沙"。
1.哺乳動物。體形似貉,但尾有五六個黑色環紋。體長65~75厘米,尾長約25厘米。體及四肢呈灰色,略帶黑色。樹棲。夜行性;喜食軟體動物﹑蟹和魚類等,也吃植物性食物。食前有把食物在水中洗濯的奇習,故名。是一種珍貴的毛皮獸。
哺乳綱食肉目的一科。體形較小,裂齒和臼齒的形狀與熊類相似,以果、菜、魚、蛙、鼠和昆蟲等為食。分布于南北美洲,僅小熊貓棲息于亞洲。其中浣熊因進食前把食物浸入水中洗濯而得名。
1.謂洗刷罪名。
1.亦作"澣衣"。
2.洗衣。
3.謂多次洗過的衣服。指舊衣。亦指穿舊衣。
1.謂衣食節儉。
1.晉嵇紹安葬處。
1.管準。古代用以瞄測取平的器具。
2.比喻法度。
1.亦作"澣濯"。
2.洗滌。
3.指洗過多次的衣服;舊衣。
4.洗雪﹑清除(恥辱﹑過惡等)。
1.渙散。
1.猶言渙然冰釋。
1.猶頒發。特指帝王發布詔令。
1.猶言渙汗大號。
1.喻帝王的圣旨﹑號令。
2.指發號施令。
3.猶流布。
4.光亮鮮麗貌。
1.指帝王的旨令,恩旨。
1.猶冰釋。
1.猶燦爛。
1.離散。
1.水的波紋。
1.渙散敗落。
1.散失,淹沒。
1.散漫。
1.滅亡,死亡。
1.謂帝王的詔命。
1.消釋,融化。
形容嫌隙、疑慮、誤會等完全消除~冰釋。
像冰凍遇熱而消融。語出《老子》渙兮若冰之將釋?!北扔饕蓡枴⒗щy等很快消除。
1.猶言渙然冰釋。
1.猶言渙然冰釋。
1.猶言渙然冰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