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等待天明。
2.謂報曉。
3.辰星(水星)的別名。
1.碾軋朝露。謂早行。
1.本為山名。《新唐書.逆臣傳上.安祿山》"安祿山,營州柳城胡也。本姓康。母阿史德,為覡,居突厥中,禱子于軋犖山虜所謂斗戰神者,既而妊。及生,有光照穹廬……母以神所命,遂字軋犖山。"后因指安祿山。
1.方言。在擁擠的情況下爭購食米。
1.磨滅。
1.猶超越,制約。
1.廣大貌。
1.方言。結交朋友。
1.方言。非夫妻關系的男女發生性行為或同居。
1.形容物之間相磨擦發出的聲音。
1.宋代劇場的奏樂者,即樂工。
1.扎實,著實。
1.見"軋轢"。
1.細致縝密。
1.指彈奏弦器。
1.櫓聲。
1.謂撥弄雁柱。指彈箏。
1.繅車聲。
1.難出貌。
2.雜沓,煩擾。
3.口吃貌。
4.象聲詞。
1.核算查對賬目。
1.箏之一種。
1.壓制阻礙。
1.曲曲折折地出生。喻詰屈聱牙,晦澀難通。
1.制動閘的把手。
1.亦作"閘版"。
2.閘門。
1.見"閘板"。
1.古時指民間為官府辦治物品。
1.即苲草。指金魚藻等水生植物。
1.謂古代點查上朝時入班的官員。
1.形容成群的魚﹑水鳥﹑昆蟲等吃東西的聲音。
1.舊指擔負開閉閘門勞役的人。
1.水陸關口。
1.管理閘門的官吏。
1.設閘的河段。
1.電路中裝有保險絲的小盒。
1.查看。
1.閘門開時水流通過的孔道。
1.裝在水閘或管道上可以啟閉,從而控制水位和調節流量的設備。
2.柵門。
1.即閘夫。
1.開闊貌。
1.查夜。
1.勉強支持。
1.方言。蟬。
1.切草或切其他東西的器具﹐在底槽上安刀﹐刀的一頭固定﹐一頭有把﹐可以上下活動。
1.即霅溪。
1.浙江湖州的別稱。
1.傳說中上古孟舒國先主的姓氏。
1.即霅溪。在今浙江省湖州市。
1.水名。在浙江省湖州市。也為舊吳興縣之別稱。
1.急疾貌。
1.見"霅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