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漢代遣送邊地服役的刑罰。
1.出謀劃策的主要人物。
1.問卜﹔求卜。
1.盔甲。
1.鵪鶉之類的小鳥。
1.見"鴾鷡"。
1.亦作"鴾毋"。
2.鳥名。
1.蟲名。即青蚨。又稱魚伯。
1.我等,我們。
1.古代對男子的尊稱。某是表字的設代。
1.指不確定的一家。
2.戲曲中自稱之辭。我。
1.稱人的代詞。多用于避諱﹑設言或失名等。
2.自稱之代詞。
1.猶某門下。自稱謙詞。
1.猶我們。某是設代之詞。
1.古代諸侯之于天子,對其所守某邊邑,稱為某屏。屏,屏藩。
1.表示不知道的那個人。
2.指確定的﹑無須說出姓名或說不出姓名的人。
1.猶某公子。舍,舍人的略稱。
1.諸侯國的大夫到天子之國的稱謂。某是設代,指士之國名。
1.表示不止一個或一種的不定數量。
1.稱人的代詞。
2.自稱的代詞。
1.自稱之詞。猶某也,我。矣,語氣詞,無義。
1.表示姓名失傳的人。
1.古代對男子的敬稱。某,指姓氏。
1.母親對于兒女的愛。
2.母親疼愛兒女。
3.泛指以母親的感情愛護下一代。
1.植物繁殖過程中親代的雌性植株。也叫母株。參見"親代"。
1.資本。
1.一年生草木植物。高7-15公分。葉對生,卵形或橢圓形?;ü诘t色,筒狀唇形。
1.母親慈愛。
2.指雌性動物對幼仔的愛。
1.母老虎。常用作兇悍婦女的綽號。
詞集。清代朱彝尊作。七卷。收詞六百余首。清代李富孫有《曝書亭集詞注》,考證頗為詳盡。此外還有《曝書亭刪余詞》一卷、《曝書亭詞手稿原目》一卷。
1.同"暴巫"。
1.《列子.楊朱》"昔者宋國有田夫,常衣缊黵,僅以過冬,暨春東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廣廈雝室,綿纊狐貉,顧謂其妻曰'負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獻吾君,將有重賞。'"后以"曝獻"為所獻微薄而意誠的謙詞。
1.曬太陽。
1.曬衣服。
1.皇宮中帝后于七月七日曝衣之處。
1.魏晉樂府的一種詩題。起于漢末『王粲﹑三國魏曹植﹑晉張載皆有《七哀詩》,為反映社會動亂,抒發悲傷感情的五言詩。
2.泛指多種哀傷。
1.七八成。表示將近達到某種極限。
2.差不多;大概。
3.七乘八,五十六。
1.指若干方面或某些方面。
1.《左傳.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郟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后用"七百"稱頌封建王朝運祚綿長。
1.亦作"七板兒"。
2.秦淮河上一種有篷而周圍無走沿的小游艇。
1.佛教語。七種珍寶。佛經中說法不一,如《法華經》以金﹑銀﹑琉璃﹑硨磲﹑碼磟﹑真珠﹑玫瑰為七寶;《無量壽經》以金﹑銀﹑琉璃﹑珊瑚﹑琥珀﹑硨磲﹑瑪瑙為七寶;《大阿彌陀經》以黃金﹑白銀﹑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硨磲為七寶;《恒水經》以白銀﹑黃金﹑珊瑚﹑白珠﹑硨磲﹑明月珠﹑摩尼珠為七寶。
2.佛教語。七種王者之寶。《輪王七寶經》"其王出時有七寶現∥等為七?所謂輪寶﹑象寶﹑馬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摩尼寶﹑女寶。如是七寶隨王出現。"
3.泛指多種寶物。
4.用以形容用多種寶物裝飾的器物。
5.比喻卓異杰出的人物。 6.指七種特殊的功用。 7.稱以各種佐料合成之物。參見"七寶茶"﹑"七寶五味粥"﹑"七寶羹"。
1.以多種珍寶為飾的馬鞭。晉王敦欲為亂,明帝乘駿騎密察敦營。敦覺,遣五騎追之。途中,帝將七寶鞭與逆旅老嫗,令俟追者至,以鞭示之。俄而追者至,問嫗,嫗曰"去已遠矣。"因以鞭示之,追騎玩鞭稽留,帝僅而獲免。見《晉書.明帝紀》◇用以為典。
1.宋代宮廷中用的名貴飲料。用茶與七種甘香佐料加工而成。
1.用多種珍寶裝飾的車。亦泛指華貴的車子。
1.佛教語。西方凈土中由七寶構成的蓮花池。往生凈土的人在該池蓮花中化生。
1.見"七寶車"。
1.舊俗,農歷正月初七日采七種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稱"七寶羹"。
1.花名。
2.佛教指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的蓮花。
1.即七寶池。
1.傳說中神仙所居之處。
2.泛指堂皇華麗的樓臺。
1.舊時皇帝坐的用多種寶物裝飾的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