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賞不逾時"。
西晉史學家。字承祚,安漢(今四川南充北)人。晉時曾任著作郎、治書侍御史。搜集魏、蜀、吳三國的各種史料,著成《三國志》,對史料取舍審慎謹嚴,文字簡潔。
即陳后主”。
1.猶陳腐。
1.陳述敘說。
2.陳舊之言。
1.指陳思王曹植。
電影演員。原名麗梅,浙江寧波人。女。1955年從影,任香港長城電影公司演員。先后主演《云海玉弓緣》、《三笑》、《雙女情歌》等影片。
即曹植。曹植生前封陳王,死后謚號為思”。
1.指死亡已久的人。
1.陳舊庸俗。
1.亦作"陳詖"。
2.陳述訴說。
1.陳舊。
1.指陳隋時所流行的《玉樹后庭花》﹑《春江花月夜》等曲調。
1.見"陳蕃榻"。
1.三國魏陳泰為并州刺史﹐使持節﹐護匈奴中郎將﹐京邑貴人多寄寶貨﹐因泰市奴婢﹐泰皆掛之于壁﹐不發其封﹐及征為尚書﹐悉以還之。見《三國志.魏志.陳泰傳》◇因以為典。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北黃岡人。1920年發起組織武漢共產主義小組。次年7月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1923年參與領導二七大罷工。大革命失敗后,曾任中共江西省委、滿洲省委書記。1933年去中央革命根據地,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糧食部部長。1934年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后,留在根據地堅持游擊戰爭。1939年任中共駐新疆代表、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主任。1942年被新疆軍閥盛世才秘密殺害。
1.陳舊的辦法﹐老一套。
近代民主革命者〓南新化人。1903年留學日本,參與組織拒俄義勇隊和軍國民教育會。寫有《猛回頭》、《警世鐘》等作品,宣傳革命。先后參加發起成立華興會、同盟會,并任《民報》編輯◇在東京參加抗議日本取締中國留學生的斗爭,為激勵人民誓死救國,投海自殺。有《陳天華集》。
1.猶條陳﹐向上級分條陳述意見的書面材料。
五代宋初道士。字圖南,自號扶搖子,亳州真源(今河南鹿邑東)人。生于唐末◇唐長興中,舉進士不第,隱居武當山,服氣辟谷◇移居華山。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著有《無極圖》(刻于華山石壁)和《先天圖》。認為萬物一體,只有超絕萬有的一大理法”存在。其學說經后人推演,成為宋代理學的組成部分。
1.陳請﹐請托。
1.指三國魏曹植。
1.指三國魏曹植的《洛神賦》。
清代文學家。字其年,號迦陵,宜興(今屬江蘇)人。康熙年間舉博學鴻詞科,授翰林院檢討,參與編修《明史》。詞作風格豪放。又善詩和駢文。有《湖海樓詩集》、《湖海樓文集》、《迦陵詞》。
1.陳舊的文章。
1.陳述上聞。
1.秦末農民起義首領陳勝﹑吳廣的并稱。
1.謂陳說事物的原理﹑規律。
1.布施﹐施予賜給。
1.《漢書.陳咸傳》﹕"萬年嘗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語至夜半﹐咸睡﹐頭觸屏風。萬年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聽吾言﹐何也?'咸叩頭謝曰﹕'具曉所言﹐大要教咸讇也。'"后因以"陳咸之憾"為諂諛奉承之典。
1.進獻﹔上貢。
1.見"陳家巷"。
1.效力。
1.陳述傾吐。
1.表示謝意。
1.修治﹐治理。
1.陳設的次序。
1.陳說敘述。
1.墨的別稱。墨色黑﹐存放年代越陳越佳﹐故稱。
1.陳說教誨。
1.表示遜謝。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安徽懷寧(今屬安慶)人。陳獨秀長子。1920年赴法國勤工儉學。1922年與周恩來等在巴黎發起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赴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1924年回國后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參加領導省港大罷工。1927年4月到上海,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江浙區委書記、江蘇省委書記◇在上海被捕遇害。
1.陳舊的言詞。
2.指舊說。
3.陳述的言論﹔陳述言辭。
1.陳舊而膚淺的言詞。
1.陳舊的言詞和套數。
1.《漢書.游俠傳.陳遵》﹕"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遵大率常醉﹐然事亦不廢。"后因以"陳筵"為設宴縱飲之典故。
近代文學家。字叔伊,號石遺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光緒年間舉人。曾任學部主事、京師大學堂教習◇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詩為閩派代表作家之一,標榜同光體”。著作有《石遺室詩話》、《遼詩紀事》、《金詩紀事》、《元詩紀事》、《近代詩鈔》等。
電影演員。北京人。滿族。女。曾就讀于北平圣心女子學校。1930年從影,先后在聯華、明星等十余家影片公司拍片。1949年移居香港◇在香港、臺灣兩地拍片。曾因在影片《音容劫》中飾演角色,獲亞洲影展最佳女配角獎。
1.南朝宋吳郡人陳遺有孝名。母好食槍底飯﹐遺恒帶一囊﹐每煮食輒錄其焦以貽母◇遭孫恩亂﹐遺聚得數升﹐帶以逃竄﹐以此得活。母因晝夜泣涕﹐雙目失明﹐遺還﹐母目豁然即明。見《南史.孝義傳上.陳遺》◇遂用為孝行之典實。
1.陳說的道理。
2.陳述大義。
3.所表現出的凜然大義。
1.陳述謀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