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撇下;甩掉。
2.閃失敗落。
1.亦作"沉醇"。
2.深沉醇厚。
1.深沉之辭。
小說家,散文家,民俗學家〓南鳳凰人。苗族。1923年開始文學創作。1929年起先后在中國公學、武漢大學、青島大學、西南聯大等校任教。建國后曾任中國歷史博物館研究員、全國政協常委,專事出土文物研究。著有中篇小說《邊城》、《長河》,散文集《湘行散記》及論著《中國絲綢圖案》、《唐宋銅鏡》、《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有《沈從文文集》。
1.亦作"沉悴"。
2.憂傷。
3.衰頹;疲萎。
1.亦作"沉粹"。
2.沈厚純良。
從遼寧沈陽到大連。長375千米。始建于1984年6月,1990年9月正式通車。是中國大陸動工興建最早的高速公路。
從遼寧沈陽經鞍山到大連。長397千米。1903年筑成。現為復線。是中國東北地區重要鐵路干線。
1.沈腰之帶。寬沈帶,指身體瘦損。
1.謂病勢沉重,生命危殆。
1.亦作"沉耽"。
2.沉溺;陷入。
1.亦作"沉淡"。
2.見"沈淡"。
1.放蕩。沈,通"淫"。放縱,恣肆。
1.深沉周密。
1.亦作"沉德"。
2.謂喪失道德。
1.沒頂。
1.亦作"沉顛顛"。同"沈甸甸"。
1.亦作"沉甸甸"。
2.形容物體分量重或心情沉重。
1.亦作"沉墊"。
2.沉沒,淹沒。指水災。
1.猶垂釣。
1.亦作"沉定"。
2.沉著鎮定。
1.指南朝梁著名文學家﹑史學家沈約。沈約曾任東陽太守,故稱。
1.亦作"沉毒"。
2.沉痛;深恨。
1.隱逸。
1.亦作"沉厄"。
2.深重的困苦,災難。
3.長時期的阻撓﹑壓制。
1.亦作"沉惡"。
2.隱伏的罪惡。
1.實沈與閼伯,傳說中的人物名。相傳為高辛氏(帝嚳)之子。實沈與其兄閼伯不和,時動干戈。堯因遷實沈于大夏,主參星;遷閼伯于商丘,主辰星。見《左傳.昭公元年》◇因以"沈閼"作兄弟相殘的典故。
2.沉滯阻塞。引申為官職未得升遷。
1.猶傾耳。謂非常注意地聽。
1.南朝梁詩人沈約﹑范云的并稱。沈約曾領中書令遷尚書令,范云曾領太子中庶子遷尚書右仆射。
1.消沉放任。
1.陰沉之氣。
1.亦作"沉烽靜柝"。
2.烽火熄滅,柝聲寂靜。喻邊疆無戰事。
1.亦作"沉伏"。
2.滯郁。
3.官職不顯,不受重用;埋沒。
4.指隱藏。
5.中醫謂脈搏隱伏,須重按始得。
電影劇作家、導演。天津人。1924年從影。抗戰期間參與組織上海影人劇團。抗戰勝利后任中電三廠副廠長。建國后曾任海燕電影制片廠廠長、中國影協上海分會主席。執導影片《萬家燈火》、《北國江南》、《曙光》等。其中《曙光》曾獲文化部獎。
1.亦作"沉亙"。
2.猶言深深地縈繞。
1.指長遠相傳之流派。
1.沉溺迷惑。
1.亦作"沉光香"。
2.一種異香,燒之有光。
1.沉著果斷。
1.繼承效法。
1.亦作"繩屝"。
2.古代喪服所著的草鞋。
1.見"繩菲"。
1.猶繩檢。約束。
1.猶法規。
1.彈劾;糾正。
1.銀河。又名天河。
1.衍化蹤跡。
1.亦作"繩技"。亦作"繩妓"。
2.雜技之一種。俗稱走索。
3.指繩技藝人。
1.見"繩伎"。
1.見"繩伎"。
約束;拘束多加繩檢|不服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