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以柔軟而韌的物品制成的護身戰服。
1.《漢書.溝洫志》"河復北決于館陶,分為屯氏河"唐顏師古注"而隋室分析州縣,誤以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后因以"屯毛不辨"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
1.《易》《屯》卦和《蒙》卦的并稱。萬物初生稚弱貌。
2.《易》《屯》卦和《蒙》卦的并稱。蹇滯﹑困頓。
1.遲鈍愚魯。
1.艱難。語本《易.屯》"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
2.指禍亂。
1.亦作"屯蹶"。
2.謂艱難困頓。
1.顛連困厄。
1.猶屯田。
1.艱難困頓。
1.艱難與平易。
1.艱難,不順利。
1.眾多的隨從騎兵。
2.官名。屯騎校尉的簡稱。
1.窮困,不順利。
1.困難貌。
1.聚攏堵塞。
1.集結軍隊。
1.屯田的收益。
1.駐守。
2.指守護。
1.駐防。
2.指戍卒。
1.屯駐。
1.《易》《屯》卦和《泰》卦的并稱。意謂險夷,安危。
1.指陰慘之氣。慝,陰氣。
1.利用戍卒或農民﹑商人墾殖荒地『以后歷代政府沿用此措施取得軍餉和稅糧。有軍屯﹑民屯﹑商屯之分。
2.指屯田者所耕之田。
3.專司屯田的機構和官員。
4.指北宋詞人柳永。因柳曾任屯田員外郎,故稱。
1.指募來屯田的農民。
1.豐盛;滿盈。
2.忠謹誠懇貌。
3.行進困難貌。
1.艱難危險。
1.駐兵守衛。
2.指兵衛之所。
3.隋唐時禁衛軍的一種。隋開皇中置十二府,統禁衛兵,后改置擴充為十六衛,左右屯衛即為其中二衛,唐龍朔改稱左右威衛,五代周避郭威諱,復稱屯衛。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三》,《文獻通考.職官考十二.左右威衛》。
1.村落外圍筑有防御用的土堡。泛指村莊。
1.同"窀穸"。
2.本指墓穴。亦用以指喪葬事。
1.艱險。
1.猶嘯聚。
1.集中行進。
1.對屯田軍民講習耕戰之事的教學組織。
1.管理屯田的小吏,為縣令的屬官。
1.阻塞。
1.艱危與平定。
2.偏義詞。偏指困厄。
1.軍營。
2.扎營。
1.指屯兵防御點。
1.積聚的云氣。
2.《史記.高祖本紀》"秦始皇帝常曰'東南有天子氣。'于是因東游以厭之。高祖即自疑,亡匿,隱于芒﹑碭山澤巖石之閑。呂后與人俱求,常得之。高祖怪問之。呂后曰'季所居上常有云氣,故從往常得季。'"后因以"屯云"指帝王登基的瑞兆。
1.亦作"屯扎"。亦作"屯扎"。
2.駐扎。
1.見"屯札"。
1.唐宋時由中書舍人或知制誥所掌的皇帝誥命稱外制,由翰林學士所掌之誥命稱內制。唐時兩制尚無嚴格分別。
1.指政事,國事,與"內職"相對。
2.中醫學名詞。如外科手術﹑針灸﹑推拿及藥物熏﹑熨﹑敷﹑貼等法均屬外治。與"內治"相對言。
1.外表,外貌。
1.病名。生在肛門外部的痔瘡。與內痔相對。
1.謂中央政權以外的地方藩鎮勢重。
1.京都以外各州的統稱。
1.邏輯學術語"演繹"的舊譯名。
1.謂在外之主事者。
1.外家親屬。
1.舊時謂京官轉任外省同級官職。與內轉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