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軟刀子"。
1.比喻遮掩真情的事物或現象。
1.疑惑難解的道理或問題。
2.疑惑難解。
3.疑慮;為難。
有疑問而難以處理、解決的疑難雜癥|疑難問題。
1.難辨或難治的各種病癥。比喻難以理解或解決的問題。
1.懷疑他人的年齡。《左傳.襄公三十年》載﹕晉悼夫人食輿人之城杞者﹐絳縣人或年長矣﹐無子﹐而往與于食。同食者疑其年﹐使以實告。老者曰﹕"臣生之歲﹐正月甲子朔﹐四百有四十五甲子矣。其季于今三之一也。"師曠推斷老人為七十三歲。史趙﹑士文伯測算其日數為二萬六千六百有六旬。大夫趙武乃召老人而謝過﹐因授以田畝﹐任以為絳縣師◇遂以"疑年"指有才德的民間老人。
2.特指前人年齡有疑問而未能確定者。清錢大昕有《疑年錄》四卷。
1.懷疑的想法。
2.懷疑而思索。
1.可疑和缺漏處。
2.過失。
1.用以迷惑敵人的草人。
2.可疑的人。
3.懷疑他人。
1.漢應劭《風俗通.怪神.世間多有見怪驚怖以自傷者》載﹐杜宣飲于上司應郴家﹐"北壁有懸赤弩﹐照于杯中﹐其形如蛇"。杜甚惡之﹐但不敢不飲?;丶壹床々o久治不愈。應知之﹐即招杜"于故處設酒﹐杯中故復有蛇"。經應說明﹐杜意遂釋﹐病頓愈。亦見《晉書.樂廣傳》﹐謂樂宴客事◇以"疑蛇"謂因疑慮而引起的誤解。
1.猶言疑神疑鬼。
形容疑心重此人神經過敏,對別人的話總是疑神疑鬼的。
1.費解的款識。
1.難以辨別的事。
2.指復雜難斷的案件。
3.猶豫不決的情況。
1.古代王者為參加大夫或士的喪儀而穿的喪服。疑﹐通"擬";衰﹐通"缞"。
1.疑惑思考。
1.類似;近似。
2.引申為嫌疑。
3.謂似是而非或是非不明。
4.指似是而非的事物。
5.迷惑不解。亦指疑惑的事。
1.疑難的案件。
1.若干疑念的匯集。
1.為迷惑敵人而虛設的營壘。
1.猶豫玩忽。
1.佛教語。四惡之一。
2.謂眾多疑念﹐致人困惑不能解脫﹐猶遭羅網。
1.猜疑畏懼。
2.指遲疑畏縮。
有懷疑的問題;不能確定的或不明白的事情看過文章后,我還有一些疑問。
1.亦作"疑悮"。
2.迷惑貽誤。
3.誤解。
4.不清楚或失誤之處。
1.見"疑誤"。
1.亦作"疑雓"。
2.猜疑而生怨仇。
1.嫌疑;猜忌。
1.猶誤會或差錯。
①懷疑的念頭反生疑心|別起疑心。②懷疑管理員疑心是自己搞錯了。
1.多疑的心理狀態。
1.見"疑心生暗鬼"。
1.亦作"疑心生闇鬼"。
2.謂疑慮之心易致誤會﹐每以常態為怪異。
3.猶疑神疑鬼。
1.因疑忌而致爭端。
1.不果斷的行為。亦指行事不能決斷。
1.亦作"疑眩"。
2.疑惑迷亂。
1.亦作"淫侄"。
2.縱欲放蕩。
1.亦作"淫佚"。
2.恣縱逸樂。
3.淫蕩;淫亂。
4.謂聲音綿延不絕。
1.恣縱逸樂。
2.淫蕩,淫亂。
1.游心肆意。
1.昏暗。
1.淫邪的樂聲。
1.流落不止貌。
2.增進貌。
3.遠去貌。
4.用以形容聲音悠揚。
5.行進貌。
1.見"淫淫裔裔"。
1.行進貌。
1.見"淫淫裔裔"。
1.過度役用。
2.不當的費用。
1.荒淫游樂。
1.魚名。即鱘魚,古稱鱯魚。《淮南子.說山訓》"瓠巴鼓瑟而淫魚出聽。"高誘注"淫魚長頭﹐身相半﹐長丈余﹐鼻正白﹐身正黑﹐口在頷下﹐似鬲獄魚﹐而魚無鱗﹐出江中。"三國魏曹丕《善哉行》"淫魚乘波聽﹐踴躍自浮沈。"《荀子.勸學》"流魚出聽"清王先謙集解"《淮南子.說山訓》作淫魚。高注以為長頭﹐口在頷下之魚﹐與《后漢.馬援傳》注鱯魚口在頷下合﹐故《論衡》作鱯魚。"一說為大魚。劉家立《淮南集證》引清蔣超伯曰"《爾雅.釋詁》'濯'與'淫'并訓大也﹐此淫魚即謂大魚也。"
1.見"淫隈"。
1.亦作"淫遇"。
2.惑亂愚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