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負載,承載.語出《詩.大雅.生民》"恒之穈芑,是任是負,以歸肇祀。"
也稱拆字”、相字”。一種迷信占卜法。拆開或合并漢字的偏旁點畫,附會其意義,以推測吉兇。
1.鋒利貌。《詩.周頌.良耜》"畟畟良耜,俶載南畝。"毛傳"畟畟,猶測測也。"孔穎達疏"以畟畟文連良耜,則是利刃之狀,故猶測測以為利之意也。"朱熹集傳"畟畟,嚴利也。"一說,深耕貌。馬瑞辰通釋"胡承珙曰'《爾雅》深,測也。《說文》測,深所至也。畟畟﹑測測,皆狀農人深耕之貌。'今按《淮南子.原道篇》注'度深曰測。'則以耜入地之深亦得曰測。《爾雅》舍人注'畟畟,耜入地之貌。'亦狀其入地之深。"
1.清晰貌。
1.猶策免。
1.謂帝王以策書命官。
1.象聲詞。
2.悲戚貌。
3.猶籌策。
1.同"籌策"。
2.古代計算工具﹐因以指數學運算。
1.猶得計。計謀得以實現。
1.策試和選評。
策劃鼓動策動叛亂|幕后策動。
1.簡策版牘◇指書寫用的紙張。
1.籌策;測度。
1.即對策『代士人應試時答皇帝有關政治﹑經濟策問的文章﹐后代科舉亦以此為取士的部分要求。
1.帝王藏書之所。
1.猶言策高足。高駕即上駕。
1.謂乘上等快馬疾馳。高足﹐漢代驛傳設高足﹑中足﹑下足三等馬匹﹐高足為上等。
1.以簡策相告。
1.猶策勛。
1.策封官爵。
1.見"策畫"。
1.亦作"策劃"。
2.謀劃;計謀。
1.以帶葉竹帚制作的馬鞭。
1.亦作"筴籍"。
2.策﹐簡策;籍﹐簿籍。記言記事的簿冊文書。
1.指簿冊文書。
1.見"策蹇驢"。
1.乘跛足驢。喻工具不利﹐行動遲慢。
1.天子策書上的警戒之言。
1.籌劃進行。
2.猶促進。
1.宋代稱士人為應付科舉策試﹐將經史及時務主要內容編成的簡括材料。
1.謀略與武力。
1.督促勉勵。
1.古代取得皇位或確立太子﹑皇后都須發布詔策文書﹐因謂取得皇位﹑確立太子等為"策立"。
督促鼓勵互相策勵。
1.頂端鋒利﹐能刺馬的馬鞭。
1.猶計謀。
1.見"策略"。
1.就當時政治問題加以論說﹐提出對策的文章。宋代以來各朝常用作科舉試士的項目之一。
1.驅馬使行。
2.古占星家用語。常與"王良"連用。意謂"王良主天馬之星也。其動策馬則車騎盈野。車騎盈野者﹐喻刀兵之亂也。"見《論衡.變動》"王良策馬﹐車騎盈野"劉盼遂集解引孫蜀丞注。一說﹐策馬亦星名。
1.謂駕馬車疾行。
1.科舉考試時﹐以策問試士﹐應試者作文的開頭部分﹐俗謂"策帽兒"。
1.帝王以策書免官。
1.鞭策勉勵。
1."策名委質"之省。
2.謂科試及第。
3.謂報名參加科舉考試。
1.書名于策﹐就位朝班。意謂做官。
1.《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策名委質﹐貳乃辟也。"杜預注"名書于所臣之策。"孔穎達疏"古之仕者于所臣之人書己名于策﹐以明系屬之也。"后用以指因仕宦而獻身于朝廷之事。
1.亦作"筴命"。
2.以策書封官授爵。
1.計謀。
2.謀劃。
1.科舉考試時﹐作策試用的題目。
1.驅策劣馬﹐磨礪鈍刀。謂勉為其難﹐努力從事。駑﹐低能的馬;鈍﹐不鋒利的刀。
1.馬鞭與馬韁。泛指馭馬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