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儒家的教化。
1.指阿拉伯國家。明費信《星槎勝覽后集》等載有天方國。參見"天方"。
1.伊斯蘭教在中國的舊稱。明代稱阿拉伯為天方﹐伊斯蘭教創于阿拉伯﹐故名。
即《一千零一夜》(1頁)。
1.放任自然。
1.語出《易.干》"飛龍在天﹐利見大人。"后以"天飛"喻升居高位﹐貴顯得志。
2.喻踐帝位。
3.語本《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于淵。"后以"天飛"指天上的飛鳥。
4.遠走高飛。
1.海神名。亦稱天后。
1.天門。
2.帝王宮殿的門。借指朝廷。
猶天資。天生的智能天分很高|天分平平。
1.風。風行天空﹐故稱。
1.星名。
2.喻兵戎。
1.古戰具﹐用以渡水。
1.天的符命。
2.謂天廷的詔命。
1.上天所賜之福。
1.《周禮.春官.天府》"天府﹐掌祖廟之守藏與其禁令。"原為周官名﹐掌祖廟之守藏﹐后因稱朝廷藏物之府庫為天府。
2.謂土地肥沃﹑物產富饒之域。
3.猶天廷。古人以為天上神仙亦設有朝廷。
4.指朝廷。
1.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的地區。語本《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說秦惠王曰'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戰車萬乘﹐奮擊百萬﹐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史記.留侯世家》"夫關中左殽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后專用以美稱四川。語本《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1.謂天子。
2.尊稱父親。
3.太平天國以天父稱上帝。
個人生來所具有的生理特點。個人大腦的生理結構和稟賦的某些差別,是后天才智發展的物質基礎。但人的聰明才智只能通過后天的社會實踐才能真正形成。
指人生來就有的觀念。古希臘柏拉圖已有這一思想的萌芽。在近代,笛卡兒明確提出這一觀念。它否認觀念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因而一直受到唯物主義者的反對。
1.上天覆被萬物◇用以稱美帝王仁德廣被。
1.《禮記.中庸》"天之所覆﹐地之所載。"后以"天覆地載"形容范圍至大至廣。
2.對帝王仁德廣被之贊頌。
1.天際﹐天邊。
1.天。天圓如車蓋覆于地上﹐故稱。語出《淮南子.原道訓》"以天為蓋﹐以地為輿。"
也稱十干”。指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傳統常用作表示次序天干與地支相配是古代紀年的方法。
1.天的綱維。
2.帝位之統系﹐王朝之世系。
3.朝廷的綱紀。
4.星名。
1.星名。即北斗七星的柄。
2.星命家指月內兇神。
3.道教稱北斗叢星中三十六星之神。
1.《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后多以"天高地厚"比喻事物的復雜和艱巨。
2.形容恩情極為深厚。
1.比喻尊卑有別。
2.比喻各種情勢。
1.舊謂遠離京城的偏僻地區﹐王法難以到達。多用以比喻不聽管束﹐無法無天。
1.謂天帝高高在上﹐卻能聽到下面人世間的言語﹐而察知其善惡。
2.歌頌帝王圣明。
1.謂天子圣明﹐雖居朝廷之上而能洞察下情。
1.高聳。
1.高貌。
2.引申為高超。
1.見"岧?"。
1.見"岧巆"。
1.亦作"峠峣"。亦作"岧峣"。
2.高峻;高聳。
1.高峻陡峭。
1.見"迢遞"。
1.見"迢遞"。
1.猶超斷。謂超脫罪行的判決。
1.遙遠渺茫貌。
1.猶遙遠。
1.高貌。
2.深貌。
3.道路遙遠貌;水流綿長貌。
4.時間久長貌。
5.舞動貌。
1.高峻貌。
1.遠貌。
2.時間久長貌。
1.猶遙遠。
1.高遠貌。
1.高低不平貌。
1.蟻穴。一說,小洞。
1.同"祑石"。
1.即笤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