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熱升"。
1.經選擇而確定的書目或篇目。
1.挑選募集。
1.選擇納娶。
2.選取。
1.亦作"選愞"。
2.柔弱怯懦。選,通"巽"。
1.挑選符合條件的人委派工作。
1.挑選配備。
2.選擇優良種畜配種。
1.選舉者用來填寫或圈定被選舉人姓名的票。
1.挑選聘用。
1.古時指赴吏部報到聽候選用的日期。
1.古代用蓍草卜筮的一種方法。
1.片刻,一會兒。
1.挑選取用。
1.選舉時按人口劃分的區域。
1.挑選取用。
2.謂選日成親。取,通"娶"。
1.指銓選官吏之權。
1.亦作"?人"。
2.唐代稱候補﹑候選的官員◇沿用之。
3.指鹽出來的優秀人才。
1.主銓選之職。指吏部。
2.挑選任用。
1.選定日子。舊時迷信,凡婚嫁﹑安葬﹑出行等都要選個吉利日子。
1.謂圖謀作亂。
2.蠕動貌。
1.同"選聏"。
1.見"選懦"。
1.同"選聏"。
1.指南朝梁蕭統編選的《文選》和以屈原《離騷》為代表的《楚辭》。
1.挑選美女,征召歌伎。指放蕩的生活方式。
1.被選中與公主匹配。
2.指為公主擇偶。
1.管甚,論甚。猶言不管,不論。
1.謂選擇優美的樂音。
2.研求詩韻,指吟詩作賦。
1.亦作"?勝"。
2.尋游名勝之地。
1.指《選》體詩。
1.周代鹽人才的一種制度。錄取鄉人中德業有成者。
2.泛指鹽人才。
3.挑選士兵。亦指精選出來的兵士。
1.謂自選差使。
2.考選舉士,銓選職官之事。
3.借故生事。
1.明代稱選入宮中而未有名封的侍女。
1.古代鹽官吏所進行的考試。
1.選擇收錄。
1.從眾多人員中選出的能手。多指參加體育比賽的人。
2.指能手,老手。
3.指編選文章的本領。
1.被選中的最佳者。
2.指首先鹽任用的人。
1.經過選定授以官職。
1.唐代應舉者在考試前將所作詩文投送朝中顯貴,以求賞識。
2.指應舉者于考試前所上顯貴的詩文。
3.選編詩文刻印成書,以供應試者仿作揣摩。
1.猶挑選。
1.舊時主管銓選官吏的機構。
1.挑選推薦。
1.通過挑蜒其中的一部分淘汰。
1.選擇題材和名稱。亦指選定的題目。
1.舊稱南朝梁蕭統《文選》所選詩歌的風格體制。
2.仿《文選》風格體制所寫的作品。
3.舊指銓選官員的規例。
1.選兵。《詩.小雅.車攻》"之子于苗,選徒囂囂。"馬瑞辰通釋"此言選徒亦謂具卒徒,囂囂為卒徒眾多之貌。"《宋史.謝靈運傳》"惟授首之在晨,當盛暑而選徒。"一說,為清點車輛士卒。見《詩》毛傳。
1.鹽推舉。
1.指被舉薦者的門望。
1.猶選派。
1.選錄前人的文章,另編一書。
1.謂應節而舞。語出《詩.齊風.猗嗟》"舞則選兮,射則貫兮。"陳奐傳疏"選者,正其舞位之謂也……舞位正,則與樂節相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