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秋日報更的點聲。
1.逮捕押送。
1.貫通,暢通。
1.逮捕問罪。
1.逮捕;拘囚。
1.謂恩惠及于下人。
1.信步而行;緩行。
1.逮捕審訊。
1.猶逮親。
1.猶達意。
1.牽連誣攀。
1.逮捕入獄。
1.及至;等到。
1.逮捕懲治。
1.逮捕問罪。
舞蹈藝術家、教育家。原籍廣東新會,生于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女。早年在倫敦學習舞蹈。1941年回國參加抗日救亡,創辦育才學校舞蹈組。1947年創辦上海樂舞學校。建國后曾任中央歌舞團團長、北京舞蹈學校校長、中國舞協副主席。舞蹈作品有《思鄉曲》、《老背少》、《青春舞曲》、《苗家月》、《荷花舞》、《飛天》等。
1.見"戴山鰲"。
1.頭戴白發,形容人老。亦代稱老人。
1.北方。
1.謂人的形狀。亦以指人。
1.擁戴尊奉。
1.《北史.儒林傳下.熊安生》"道暉好著高翅帽﹑大屐,州將初臨,輒服以謁見。仰頭舉肘,拜于屐上,自言學士比三公"◇因以妄自尊大,冀人譽己為好戴高帽子;而以吹捧﹑恭維別人為給人戴高帽子。
1.雞的別稱。
1.雄雞野豬皆好斗,古時以冠帶像其形,表示好勇。
浙江吳興(今湖州)人。名傳賢。早年留學日本。1911年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后曾任孫中山秘書,協助孫組織中華革命黨。1924年起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1925年發表《孫文主義之哲學基礎》、《國民革命與中國國民黨》兩書,歪曲孫中山的革命學說,散布反共、反對工農運動的言論,形成戴季陶主義”,并支持西山會議派的主張。長期充當蔣介石的謀士,曾任國民黨政府考試院院長。1949年2月在廣州自殺。
1.頭頂上生角。
明代畫家。字文進,號靜庵、玉泉山人,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曾被征召任宮廷畫師,后受讒放歸。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各科,山水遒勁蒼潤,人物工筆、寫意俱精,花鳥亦技法全面。為浙派”創始人。
1.見"戴筐"。
1.謂貧賤之交。
1.《太平御覽》卷九四七引《符子》"東海有鰲焉,冠蓬萊而浮游于滄海……群蟻曰'彼之冠山,何異我之戴粒,逍遙封壤之巔,伏乎窟穴也。'"后因以"戴粒"指螞蟻。
1.見"戴天履地"。
2.戴氣和履氣。
1.亦作"戴帽子"。
2.把帽子戴在頭上。引申為于一物之上加以他物。
3.引申為在政治上或行為上給人定性。
1.謂雖戴帽像個人,但柔軟如飴糖。比喻軟弱無能。
1.見"戴帽"。
1.謂有臉面。
清代文學家。字田有、褐夫,號南山,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間進士。任翰林院編修。因所著《南山集》有反清言辭,被處死。此案牽連數百人,為清代有名的文字獄。其散文學明代唐宋派,較有特色,對后來的桐城派有一定影響。
1.鳥名。即戴勝。
1.將盆覆戴在頭上。
2.猶覆盆。喻冤屈難伸。
1.《文選.司馬遷》"仆以為戴盆何以望天,故絶賓客之知,亡家室之業,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務一心營職,以求親媚于主上"。李善注"言人戴盆則不得望天,望天則不得戴盆,事不可兼施"。因以"戴盆望天"喻事難兩全。
2.喻方法錯誤﹐無法達到目的。
1.見"戴憑經"。
1.罩在太陽之上的黃氣。日暈時可見。
1.道側之丘。《爾雅.釋丘》"途出其前戴丘。"郝懿行義疏"謂道過丘南﹐若為道負戴﹐故為戴丘。"后以"戴丘"謂受人獎掖之意。
1.見"戴勝"。
1.猶言普天之下。
1.負山。
1.傳說古代渤海之東有岱輿﹑員嶠﹑方壺﹑瀛洲﹑蓬萊五座仙山,隨潮往來,漂流不定。天帝恐其流于西極,使巨鰲十五舉首而戴之,始峙而不動。其后龍伯之國有巨人,一舉釣去六鰲,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沉于大海。見《列子.湯問》。鰲,亦作"鰲"。
1.戴玉琢之華勝。為古神話人物西王母的服飾。
2.借指西王母。
3.亦作"戴鵀"﹑"戴任"﹑"戴纴"。鳥名。狀似雀,頭有冠,五色如方勝,故稱。
唐代詩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潤州金壇(今屬江蘇)人。官至撫州刺史、容管經略使。有《女耕田行》、《屯田詞》等名篇◇人輯有《戴叔倫集》。
1.擁戴悅服。說,通"悅"。
1.猶言戴高帽子。謂受人吹捧。炭簍子細而高,形似高帽子,故云。
1.猶戴天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