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為人所借鑒。
1.也稱洋水仙。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有紅﹑紫﹑藍﹑白各色,供觀賞。
1.見"風起云蒸"。
1.風角星象。指占卜術。
①普通流行 ;盛行~一時ㄧ~全國。②形容迅速雷厲~。
1.見"風行草偃"。
1.比喻強大的勢力能制服一切。
1.《論語.顏淵》"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曰"加草以風,無不仆者,猶民之化于上。"比喻庶民被德教感化而順從君上◇以"風行草偃"比喻有聲望者的言行影響世態俗情。
1.見"風馳電掣"。
1.形容氣勢迅猛。
1.見"風行電擊"。
1.形容迅速威猛。
1.形容氣勢的迅疾猛烈◇多比喻執行政事法令等的迅速嚴格。
1.《易.渙》"象曰風行水上,渙。"后以"風行水上"比喻自然流暢,不矯揉造作。
1.在一個時期里普遍流行。
1.謂一個時期在社會上盛行。
1.同"風流云散"。
1.猶風貌。指容貌姿態。
2.指風的大小動向。
1.作風性格。
1.飄動的袖子。
1.體內虛弱,而外感風邪。
1.古代進行教化的學校。
1.隨風飄悠的絮花。多指柳絮。
1.風。
1.有窗檻的長廊或小室。
1.廣泛傳播。
2.風教廣布。
1.謂風旋起。
2.比喻迅疾或高揚。
1.癲癇。
2.眩暈的一種。又稱風頭眩。
1.古代傳說中的洞穴名。相傳北方寒風自其中而出。
1.暴風大雪一齊襲來。形容天氣十分惡劣。
1.風教典法。
2.猶教養。
1.指風來的時間和方向。
1.風聲;消息。
1.風中亂飛的烏鴉。比喻不經意的筆墨。常指書法拙劣或胡亂寫作。
《詩經》的三個組成部分。《詩·大序》認為風是用于教化、諷刺的作品;雅是反映王室政治成敗得失的作品;頌是贊美君主、祭祀神靈的作品。這一說法在古代具有很大影響。現在一般認為風是古代各地方的民間樂歌;雅是西周王畿(今陜西中部)的樂歌;頌是宗廟祭祀用的樂歌,其中部分是舞曲。
1.流言;無根據的話。
2.私下里議論或暗中散布某種傳說。
3.指古代御史等任監察職務的官員根據傳聞彈劾官吏。
1.散布含有嫉妒性的中傷之言。
①沒有根據的話;惡意中傷的話。②私下里議論或暗中散布某種傳聞有些人~,說的話很難聽。
1.打情罵俏的話語。
1.指隱約其辭的傳聞。
1.捕風捉影的話語。
1.風雅的宴會。
1.風采容貌。
1.見"風檐"。
1.見"風檐寸晷"。
1.同"風檐寸晷"。
1.謂風教普及。
1.風止。
2.比喻臣服,順從。
1.風字形的硯石。
1.風姿艷麗。
2.風雅艷麗。
1.將羊殺死后,不煺毛,不剝皮,只把五臟取出,將五香鹽料放進肚里,風干,叫做"風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