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軥辀"。
1.古代替人向神鬼禳祝致福者。穰﹐通"禳"。
1.豐年。
1.向神祈求莊稼豐收。穰﹐通"禳"。
1.攘災;祛災。穰﹐通"攘"。
1.芻料;喂牲口的草。
1.紛亂貌。躟,通"攘"。
1.急行貌。一說行走不正貌。
1.吵鬧。
1.吵鬧。
1.大聲吆喝。
1.喊叫。
1.吵鬧;搗亂。
1.叱罵;大聲責罵。
1.吵鬧。
2.喧嚷。
1.(rāngrāng)吵鬧;叫喊。
1.土做的臺階。
1.猶言土地政策。
1.即衛蟲。《淮南子·道應訓》"吾比夫子,猶黃鵠與壤蟲也,終日行不離咫尺而自以為速,豈不悲哉!"按,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壯部》"〔壤〕又為衛,《淮南·道應》'猶黃雀與壤蟲也。'"晉葛洪《抱樸子·論仙》"若謂受氣皆有一定,則雉之為蜃,雀之為蛤,壤蟲假翼,川蛙翻飛……皆不然乎?"南朝陳徐陵《在北齊與梁太尉王僧辯書》"壤蟲之比黃鵠,轍鮒之仰河宗,未足云也。"一說,幼蟲。見《淮南子》高誘注。
1.田地。
2.國土;領土。
1.壤地,土地。埊,"地"的古字。
1.本土所產的貢物。
1.高起的土地。
1.傳說中堯時的一個田野老人。
1.即《擊壤歌》。相傳堯時有老人擊壤而歌◇成為歌頌太平盛世之典。
1.謂相隔很遠,差別很大。
1.泥土和小草,比喻微賤的事物。
1.猶交界。
1.見"土壤細流"。
1.泉水,地下水。
1.猶地下。
1.紛亂貌。
1.土室,土屋。
1.謂于墓地植樹以為標記。《禮記.檀弓》"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見也。是故衣足以飾身﹐棺周于衣﹐槨周于棺﹐土周于槨﹐反壤樹之哉?"后以指墳墓。
1.復姓。春秋時有壤駟赤,孔子弟子。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一說,單姓"壤",堯時壤父之后。見《姓纂》。
1.年輕的農人。
1.即壤父。泛指太平盛世的老人。
1.灶神名。
1.背離。
1.讓避。
1.猶言挺身而出。
1.揭起衣襟。奮起貌。
1.排斥;驅除。
1.驅除﹐鏟除。
1.猶取代。
1.盜竊﹐搶奪。
1.抗擊異族入侵。
1.開拓疆土。
1.掠奪﹐奪取。
1.掠奪。
1.侵奪交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