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純潔美善。
1.迷信指離開人體浮散游蕩的靈魂。
1.游動的蛟龍。
2.葒草的別名。《詩.鄭風.山有扶蘇》"山有橋松﹐隰有游龍。"宋朱弁《曲洧舊聞》卷四"紅蓼即《詩》所謂游龍也﹐俗呼水紅。"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五.葒草》﹝釋名﹞引陳藏器曰"天蓼即水葒﹐一名游龍﹐一名大蓼。"一說游﹐謂枝葉放縱;龍﹐草名。見《詩.鄭風.山有扶蘇》鄭玄箋﹑孔穎達疏。
1.同游的人;游伴。
1.猶旅人。指客居或旅行在外的人。
1.猶游歷。
1.指飛翔的鸞鳥。
1.特指皇帝出游的車駕。
1.猶游擊。
1.借指出游的車輛。
1.巡邏。亦指巡邏的士兵。
1.游行,飛行。
1.閑游怠惰。
1.浮夸。
1.猶潛泳。
1.交結獻媚。
1.串門子。
1.流覽;縱覽。
流離失所的人;沒有正當職業的人無業游民。
1.放眼縱觀;流覽。
1.縱目觀望,盡覽景物。
1.縱目觀覽,舒展胸懷。
1.居無定處,從事畜牧。
1.舊稱離鄉作幕賓﹑幕友。
1.謂游方僧人。
1.淤泥。
2.無休止地侵擾。
1.飛鳥。
1.出游的女子。《詩.周南.漢廣》"漢有游女﹐不可求思。"鄭玄箋"賢女雖出游流水之上﹐人無欲求犯禮者。"一說為漢水女神。見劉向《列女傳》及《文選.嵇康》李善注引薛君說。
2.無業婦女。
3.漢水女神。
4.指秦穆公之女弄玉。其夫蕭史善吹簫,教弄玉作鳳鳴。一夕吹簫引鳳,弄玉遂隨夫升天仙去。見漢劉向《列仙傳.蕭史》。
1.游逸娛樂。
1.明清科舉制度,經州縣考試錄取為生員者就讀于學宮,稱游泮。泮即泮宮,原為西周諸侯所設的大學之名。宋后州縣皆置,仍沿用此稱。
1.出行時駕馭馬匹用的韁繩。
1.同游的人;游伴。
1.發情的母畜。
1.傳說中的天上神獸名。
1.擔任巡邏突擊的騎兵。
2.武官名。
1.外出之馬,無所歸宿。比喻遠離根本,不得歸宿。
1.浮動的云氣。
2.微弱的呼吸。
3.指殘馀的生命。
1.游息。愒,古"憩"字。
1.游覽與休息。
1.即秋千。
1.可移動的墻。
1.飛鳥。
鳥類的一個類群。嘴扁平寬闊,前端有角質膜;腳較短,趾間有蹼,善于游泳;一般在水面或近水處生活。如綠頭鴨、鴛鴦等。
1.猶游心。
2.猶游興。
1.游人用的竹杖。借指游人。
1.備用的游車。
1.借指游船。橈,槳。
1.無產業的流浪者。
2.流民。指無田可耕,流離失所的人。
3.游玩的人。
1.運刀自如。語本《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閑,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閑,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2.比喻做事從容自如,輕松利落。
1.廢井;無水的井。
2.特指宋亡后鄭思肖以《心史》沉蘇州承天寺枯井中事,三百余年后浚井時始發現。清褚人獲《堅瓠四集.鄭所南》"僧浚眢井而其書始出。"后因以為鄭思肖的代稱。
1.處于枯井中的瞎子。比喻毫無見識的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