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見"白塔"。
1.當作外人;見外。
1.見"作耫"。
1.謂利用威權濫施刑罰。
2.指野獸發威,怒吼。
1.謂擅用威權,獨斷專橫。
1.語出《書.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無有作福作威玉食。"本指國君專行賞罰,獨攬威權◇因以"作威作福"指握有生殺予奪大權。
2.指濫用權勢,獨斷專橫。
①行為;所作所為他的這種作為桅了集體的榮譽。②建樹;成就在事業上無所作為。③可以做的事大有作為。④當做;做為作為一名演員|作為會議室。
1.《書.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偽,心勞日拙。"孔傳"為偽飾巧百端,于心勞苦,而事日拙不可為。"后因稱言行虛偽或做假為"作偽"。
1.撰寫文章。
2.指學生的寫作練習。
1.發問,提出問題。
1.工匠勞作之所。
1.建樹武功。
1.勞作;服役。
1.猶造物。主宰萬物之神。
2.農作物的簡稱。
1.漢王充《論衡.偶會》"作與日相應,息與夜相得也。"后因稱勞作和休息為"作息"。
2.勞作,工作。
1.方言。猶言可惜。
1.變作笑臉,露出喜色。
1.作戲法;做游戲。
2.作耍,開玩笑。
1.方言。干下,做出。多指作壞事或闖禍。
1.樹立典范﹑榜樣。
1.發出聲響。
1.思索;設想。
1.《西京雜記》卷五"古之投壺,取中而不求還,故實小豆,惡其矢躍而出也。郭舍人則激矢令還。一矢百余反,謂之為驍。言如博之豎棋,于輩中為驍杰也。"后以投壺時,一箭躍還,接住復投中為一驍,此過程為"作驍"。參閱《顏氏家訓.雜藝》。
1.做小。謂與人作妾。
1.指與人作妾或順從比己低下者。形容謙退溫順。
1.猶言帶孝。
1."中國作家協會"的省稱。
1.致謝。
1.《書.康誥》"汝惟小子,乃服惟弘王,應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孔傳"弘王道,安殷民,亦所以惟助王者居順天命,為民日新之教。"本意謂教導殷民,服從周的統治◇因以"作新"比喻教化百姓,移風易俗。
1.制造事端。
1.興起。
2.指使振興﹑奮起。
3.發起,推動。
4.器重,抬舉。
5.指縱容,嬌慣。 6.指賺進﹑撈進。
1.制定刑律。
1.生性;天性。
2.引申指天資。
1.這般;如此。
1.爭論,爭吵。
1.謂醞釀降雪,下雪。
1.成為典式﹑法則。
1.謂編造虛誕的言辭。
1.做眼線。謂充當暗中偵察﹑引路以及現場示意者。
2.圍棋術語。參見"做眼"。
1.培養,培育。
1.指所從事的工作﹑業務。
2.勞動;從事生產工作。
3.為完成生產﹑學習﹑軍事訓練等任務而布置的活動。
4.謂從事這種活動。
5.作孽,造孽。業,罪孽。
1.亦作"作壹"。
2.勞動專一。指專務耕戰。
1.見"作一"。
行禮形式。兩手抱拳高拱,身體略彎,以示敬意向人作揖。
1.舊時謂藝人演出。
1.建筑工程。
2.指工匠人夫。
1.謂建筑都城。
2.做縣令。
1.作為輔佐。
1.著意;加意。
2.指故意﹑特意。
3.注意。
4.起意;決意。
5.著作的本意。
1.《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后乎!'為其象人而用之也。"本謂制作用于殉葬的偶象,后因稱創始﹑首開先例為"作俑"。多用于貶義。
1.謂勇于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