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荒僻貧瘠之地。
1.驕橫不聽指揮的士卒。
1.驕傲自尊。
1.見"驕吝"。
膠印的印刷底版。
1.謂天寒酒凍。
1.見"膠葛"。
1.魚膠。用魚鰾熬成的膠。
1.用膠黏合的車。膠車遇雨則解﹐故亦以喻分解。
1.即黐膠。用細葉冬青樹皮制成的木膠﹐可以黏鳥。
1.用膠黏合的船。晉皇甫謐《帝王世紀.周》"昭王在位五十一年﹐以德衰南征﹐及濟于漢﹐楚人惡之﹐乃以膠船進王。王御船至中流﹐膠液船解﹐王及祭公俱沒于水中而崩。"后用為比喻無濟于事或無所作為之典。
用塑料制成的磁帶。
1.謂如膠之黏合。比喻關系密切。
1.用皮革熬成的遇水能化的黏性物質。
1.膠鬲﹐商周時人﹐紂時因遭世亂﹐曾隱遁為商?!睹献樱孀酉隆?膠鬲舉于魚鹽之中。"后因以"膠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處于困難之境。
1.亦作"膠輵"。亦作"膠辮"。
2.交錯紛亂貌。
3.深遠廣大貌。
1.見"膠葛"。
1.牢固。
2.鞏固團結。
3.固陋;固執。
4.互結不解。指某種集團。
5.指密相勾結。
用多層木質單板黏合、壓制成的板材。層數多為單數,各層的木紋縱橫交錯。強度大,節約木材,廣泛用于建筑工程和制造家具等。
1.學校的舊稱。
1.乖戾;纏繞無緒。
1.紛亂不寧。
(~兒)成卷的照相膠片。
1.閉口。
1.亦作"膠眡"?;丨h曲折。
2.乖戾。
1.猶密封。
2.猶言糾纏不已。
1.口香糖。膠姆﹐英語gum的譯音。參見"口香糖"。
1.蒙住眼睛。
醫藥上指用明膠制成的囊狀物,把味苦或刺激性大的藥粉按劑量裝入膠囊中,便于吞服。
1.把藥物裝在用明膠制成的膠殼內的制劑。可掩蓋藥物的不良氣味或刺激性﹐便于內服。
1.擱淺沉溺。
①硫化橡膠的通稱。②〈方〉人力車 ②。
膠和漆,是兩種最具黏性的東西。比喻情意投合,親密無間感于心,合于行,親于膠漆,昆弟不能離。
1.比喻深厚的交情。
1.猶言膠漆交。
1.指舟船擱淺。
1.一種含有膠質成分的黑色顏料﹐可用以染鬢。
2.見"膠清"。
1.一種流動性較大而沒有雜質渣滓的膠。
2.亦作"膠青"。指已制成顏料或染料﹑色澤比較純凈的膠質。
1.堅辭。
1.擾亂;攪擾。
①割開橡膠樹樹皮后流出的白色乳狀液體,是制造橡膠的原料。②樹脂粉末懸浮在水中而成的乳狀液,用來制合成橡膠或某些不易加工的產品,如膠線、薄膜等。
1.比喻固執拘泥﹐不知變通。
1.見"膠戾"。
1.稠厚的飴糖。
溶膠。
1.周代學校名。周時膠為大學﹐庠為小學◇世通稱學校為"膠庠"。語本《禮記.王制》"周人養國老于東膠﹐養庶老于虞庠。"
1.膠葛。交錯紛亂貌。
1.殷學名序﹐周學名膠﹐后即用為學校的通稱。
1.晉張華《博物志》卷三"漢武帝時﹐西海國有獻膠五兩者﹐帝以付外庫﹐余膠半兩﹐西使佩以自隨◇從武帝射于甘泉宮﹐帝弓弦斷﹐從者欲更張弦﹐西使乃進﹐乞以所送余香膠續之……終日不斷。帝大怪﹐左右稱奇﹐因名曰續弦膠。"后以"膠續"為妻死續娶之稱﹐故亦曰"續弦"。
1.指(食物)堅硬難嚼。
1.用麥芽制成的糖﹐食之黏齒﹐故名。舊俗常用作送灶時的供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