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話里間接透露,而不是明說出來的意思安徒生很多作品用旁敲側擊的寫法,有很多弦外之音,這是很高的藝術。
①錯誤;這事非常重要,不能有半點差錯。②因意外而發生的禍事出遠門要特別小心,免得出差錯。
1.失誤。
1.等級;區別。
2.分成等級。
1.區分等級。
1.謂質量稍次。
2.副詞。表示某種事情接近實現。
1.失足跌倒。喻失誤。差,通"蹉"。
1.猶差跌。差錯,失誤。差,通"蹉"。
1.衡量選擇。
1.亦作"差訛"。
2.錯誤,差錯。
1.同作為標準或用來比較的數額相差的數。
等額選舉”的對稱◎選人名額多于應選名額的選舉。在我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選舉,都實行差額選舉。
1.蒙元時指賦稅徭役。
2.明初西北地區官府令少數民族以馬易茶也稱"差發"。
1.吏部選授官吏的條例,又稱《差注條法》。
2.指徭役賦斂。
3.猶做法。
1.古代墳墓外按死者爵位等級不同所立之藩籬。《管子.侈靡》"猶不盡,故有次浮也;有差樊,有瘞藏。"尹知章注"樊,蕃也。謂壟墓之外樹以蕃。其制尊卑之外,此壟之次浮也。"一說指出殯時按死者爵位等級不同所用的披(牽引靈車之物)。
1.古數學名詞,即衰分。分配比例的算法。
2.差錯。
由兩個參數特性相同的晶體管用直接耦合方式構成的放大器。若兩個輸入端上分別輸入大小相同且相位相同的信號時,輸出為零,從而克服零點漂移。適于作直流放大器。
1.朝廷臨時派遣的官員。
2.聽候高官差遣的小官吏。
1.錯過時機;差錯。
2.交錯;錯雜。
1.同一商品因各種條件不同而發生的價格差別。
1.按等第遞降。
1.能力或質量低,不合要求。
2.表示事情不理想,不能使人滿意。
1.略可。
1.指差役和賦稅。
1.官府中征調賦役的頭目。
1.猶尚可。勉強可以。
1.略遲,較晩。
1.舊時派遣執行某項任務的吏員。
1.變異,反常。
1.衡量,度量。
1.徭役。
1.挑選,選擇。
1.錯漏。
1.聽候差遣的門子。
1.錯誤;差錯。
1.差謬。
1.猶差注。擬,注擬,吏部按選人的才能擬定其官職。
1.調遣;安排。
1.古代官府向百姓攤派勞役﹑賦稅。
1.舊時地方官派差役傳人的憑證。
1.猶等級,品級。
1.差錯。
1.差異,差別。
1.舊時指當事人給差役的小費。
1.派遣。
2.宋代官員被派充的實際職務。
3.官府加派的勞役。
原意指還算能振奮人的意志◇指大體上還能令人滿意作品發表了,總算差強人意。
1.缺額,待補的職位。
1.舊稱官署的隸役。
1.猶差委。
1.同"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1.顛倒錯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