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心不滿足貌;不自滿貌。
2.誠敬貌。
1.古代的計時單位。分一晝夜為一百刻﹐每刻六十分﹐一百刻共六千分。秦漢以后﹐又分一晝夜為十二時﹐則每時為五百分﹐亦即八刻零二十分。將八刻命名為初一﹑初二﹑初三﹑初四﹐正一﹑正二﹑正三﹑正四﹐這是大刻。再將零數二十分﹐分為二小刻﹐每小刻各十分﹐命名為初初﹑正初﹐分別置于初一﹑正一之上。參閱清顧炎武《日知錄·百刻》。
2.木板上雕成的小缺口。
1.蕃國諸侯的使臣。
2.謙稱己之客人。
3.沒有耕牛或農具的佃戶。
1.未成年的人。
2.小嘴巴。舊時常用來指美女的嘴。
3.出入口之小者;容器口之小者;大水支流的入口。
4.指小口容器。
1.小痛苦;小苦難。
2.稍有苦味。
1.暫時留止。
2.稍事款洽﹐猶言略訴衷曲。
3.小數目的款項。
1.稱丈夫之弟。
2.尊稱他人年輕的兒子。
3.泛稱男青年。
4.指年輕丈夫。
5.年輕男仆。 6.方言。女婿。
1.舊時稱人家的年輕兒子。亦稱其中之最小者。
2.舊時對青年男子的敬稱。
1.少牢。
1.老年人的謙稱。也說"小老兒"。
2.方言。稱小孩。
1.資本較少﹐經營范圍較小的私營工商業者。亦指老板的兒子。
1.比喻生龍活虎的青年人。
1.方言。小老婆。
1.舊社會男子在正妻以外娶的女子。
2.方言。對婦女的通稱﹐含譏誚意。
1.指具有老年人習性的年輕人。
1.舊時對巡檢﹑典史﹑吏目等一類佐雜官員的稱呼﹐含有輕蔑意味。
1.小樂曲。唐白居易有《南園試小樂》詩。
2.小樂隊。
1.小過失;小牽累。
1.祭祀中群臣所行之禮。
2.細微瑣碎的禮節。
3.附加的禮物。
1.晩唐詩人李商隱﹑杜牧的并稱。對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的并稱"李杜"而言。
1.小力量。
2.謙稱自己的仆役。
1.始于唐末的一種民間歷法。
1.暫時立住。
1.職位很低的官員。
1.略有違背。
1.小事上的廉潔。因非大德﹐故曰小廉。
1.小事上的廉潔謹慎。意指拘于小節﹐不識大體﹐故言小﹑曲。
1.見"小斂"。
1.隋唐衡名。隋唐度量衡有大小二制﹐以二十四銖為一小兩﹐三小兩為一大兩。
2.今市制分一斤為十兩﹐故俗稱以前分一斤為十六兩之兩為小兩。
1.稱青年夫妻。
1.小事情上的信用。
1.小魚。
1.小的艱難。
①詞調體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詞。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內的短詞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等。但詞中稱令”的,并非都是小令,如百字令”即有百字之多。②散曲體式之一。體制短小,通常只有一支曲子,并且一韻到底。但也有例外,如摘調”、帶過曲”、集曲”、重頭”等,是小令的特殊形式。③元、明時民間流行的小曲也稱為小令。
1.方言。小船。
1.方言。扒手。
1.舊時占卜法之一。以大安﹑留連﹑速喜﹑赤口﹑小吉﹑空亡六位分列食指﹑中指及無名指上。占時按月﹑日﹑時順序求之。得大安﹑速喜﹑小吉者為吉﹐其余為兇。俗稱報時起課法。
1.宋代茶葉精品。以模壓成龍形﹐故名。亦稱"小團龍"。
1.見"小樓羅"。
1.見"小樓羅"。
1.亦作"小婁羅"。亦作"小嘍啰"。
2.指短小而精悍伶俐的人。
3.指綠林的兵卒。
4.今多指壞人的走卒。
1.比喻強烈跳動的心臟。
1.喻驚恐。
1.古代樂律名。十二律之一﹐一名中呂。
1.絕句的別稱。
1.謂初萌嫩葉。
1.方言。扒手。
1.小圓輪。
2.小船。唐白居易有《泛小輪》詩。亦指小輪船。
3.釣具。
1.細碎的言論。
2.簡短議論。
3.古時吐蕃副相。論﹐藏文blon﹐吐蕃王族﹑大臣。
1.蘿卜的一種﹐生長期很短﹐塊根細長而小﹐表皮鮮紅色﹐里面白色。是普通蔬菜。亦指這種植物的塊根。
1.父親的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