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萹蓄。
1.單薄,纖弱。
2.薄才。
1.叢生之草。
1.微薄的產業。有時為謙辭。
1.一種薄餅。
1.搏擊沖突。
1.到案受審。
1.謂皇帝賜宴﹐與群臣共飲。
1.相遇;遭逢。
1.兩軍臨戰前各自列成半圓形陣勢﹐因相對成圓﹐故稱。
1.向月。
2.滿月。
1.猶對揚。答謝頌揚。
2.指帝王祭祀天地神靈。
1.兩軍對陣作戰。
2.現亦借指某些體育運動項目(如乒乓﹑棋類等)中雙方交鋒。
1.共同掌管。
(律詩、駢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義的虛實做成對偶的語句。
1.猶對策。
①互相對比參照俄漢~ㄧ把譯文~原文加以修改。②(人或事物)相比;對比你拿這個標準~一下自己,看看差距有多大。
一半的折扣打~ㄧ~處理。
1.情意投合。
1.亦作"對針"。
2.比喻密切相符﹐吻合。
3.照應。
為了證明是否真實而加以核對~筆跡ㄧ和事實~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不符合的地方。
1.見"對癥下藥"。
針對具體病情~下藥。
1.同"對癥下藥"。
比喻針對具體情況決定解決問題的辦法。
1.猶配偶。
1.猶對立。
2.指對立的地位。
1.相匹敵。
2.原為佛教語。謂斷煩惱。
3.引申為對付。
4.指對應﹐對照。
訴訟關系人在法庭上面對面互相質問,也泛指和問題有關聯的各方當面對證。
相對而立兩山~◇兩軍~(相持不下)。
1.猶撰句。指詩文中兩句綴成對偶。
1.唐制,凡由吏部擬授的官職﹐再經門下侍中﹑給事中復審﹐稱為"對注"。
1.舊指官吏不按秩遞升而直接越級遷調。
2.音韻學術語。古音學上指主要元音相同的陰聲﹑陽聲﹑入聲之間的相互轉變。清代學者孔廣森將入聲歸入陰聲﹐首先明確提出"陰陽對轉"的理論。多數學者則主張入聲分立。"對轉"說的提出﹐為正確解釋古代韻文的異部通押和訓詁學上的通假問題﹐提供了理論依據。如《詩.大雅.抑》六章的"子"(陰聲)﹑"承"(陽聲)為韻﹐八章的"則"(入聲)﹑"子"為韻﹐即因對轉而得通押。又如《儀禮.士虞禮》"中月而秜。"鄭玄注"古文禪或為導。"《漢書.高帝紀上》"令趨銷印。"顏師古注"趨讀曰促。""秜"(陽聲)與"導"(陰聲)﹐"趨"(陰聲)與"促"(入聲)﹐亦因對轉而得通假。
1.謂臣子向皇帝陳述事狀。
在高能同步加速器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裝置。其作用是加速兩束帶電粒子流,使之積累到具有一定強度和一定能量時在相向運動情況下進行對撞,用于研究粒子流對撞時產生的反應。有正負電子對撞機、質子反質子對撞機、電子質子對撞機、質子質子對撞機等。
相對飲酒。
①采取與對方相對的行動,來反對或搞垮對方。②跟對方做同樣的工作,比賽著干。
1.當著對方的面罵第三者。由于兩者的特征相同﹐實際上借此罵對方。
①對偶的詞句對~。②對聯寫~。③成對的或相對的人或物結成互幫互學的~。
也稱二小戲”。戲曲名詞。由小旦、小丑或小旦、小生兩個腳色演唱的戲。如由小旦、小丑、小生三個腳色演唱,則稱三小戲”。許多由歌舞和曲藝發展形成的戲曲劇種,在形成初期,一般演唱對子戲和三小戲。
1.對課。
1.辯論。
1.斗嘴;爭論。
1.唐代的一種匯兌方式。
1.調撥;調給。
1.即當鋪。
用證券換取現金或用一種貨幣換取另一種貨幣~現金ㄧ用美圓~人民幣。
舊時地方政府或沒有紙幣發行權的銀行,以及銀號、錢莊、商號為了資金周轉或補助市面貨幣不足而發行的周轉券或流通券,可以向發行處兌換現金。
憑中獎的彩票或獎券兌換獎品。
1.尖刻。
1.古代指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