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名《西湖佳話古今遺跡》。清代白話短篇小說集。題古吳墨浪子搜輯”。十六篇。故事皆與西湖名勝有關。大多根據史傳、雜記和民間傳說寫成。意在西湖得人而題,人亦因西湖而傳”。文筆樸素,敘述生動。
1.謂把誅殺的人的姓名﹑罪行清楚地寫在木板上,加其尸身而埋葬。
1.開朗直爽。
2.明白爽利。
3.明晰;清楚。
1.古代祭祀所用的凈水。
白俄羅斯首都。人口1706萬(1996年)。主要工業有機械制造、紡織、化工、食品加工等。國際鐵路和空運樞紐。市內有科學院、多所大學及衛國戰爭歷史紀念館等。
1.表明多智。笇,同"筭"。
1.唐代科舉取士的科目名稱。主要考試關于算學的知識。參見"明法"。
1.淡筍干。
1.傳說為黃帝聽政之所。
2.泛指古代帝王議政的地方。
3.舊時對高級官吏的尊稱。
即朱元璋”。明王朝的建立者。字國瑞,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人。貧農出身。少年時曾在皇覺寺當和尚◇參加郭子興部紅巾軍,郭死后自為統帥。1356年攻下集慶(今江蘇南京)。接受朱升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先后擊敗并消滅陳友諒、張士誠及其余部,又殺害紅巾軍首領韓林兒。不久出師北伐。1368年在應天(今江蘇南京)稱帝,建立明朝。同年攻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以后逐步統一全國。在位期間普查戶口,獎勵農桑,減輕賦稅,興修水利,移民屯田,使農業生產得到恢復發展。又實行一系列加強皇權的措施,分封諸子為各地藩王。采用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晚年殘酷屠殺開國功臣。
1.同"明堂"。
1.明顯的過失。
1.明智出眾。
1.指月光滿天。
2.今天的下一天。
3.不遠的將來;未來。
1.歷法名。宋治平二年周琮等所造的新歷。琮撰有《義略》冠于歷首,說明治歷源流,并評論古歷的得失。因測算不甚精密,僅行三年即罷。參閱《宋史.律歷志七﹑八》。
1.指甘泉山。在陜西省淳化縣西北。亦指甘泉宮。古代帝王祀神靈之地。
2.漢代人對縣令的敬稱。猶明公﹑明大夫。
3.圣明的朝廷。
1.明白通達;清楚而流暢。
2.暢通無阻;使暢通無阻。
3.深通;通曉。
1.清雍正﹑乾隆年間,在會試落卷內選文理明通的舉人于正榜外續出一榜,名為"明通榜"。
1.猶明眸。
1.表面上推拒,暗地里接受。形容裝腔作勢﹑假意拒絕的樣子。
1.唐代驛使名。
1.指殷高宗武丁因夢得傅說為相,使攝政事。
1.明確的文字記載;法令﹑規章等之見于文字者。
2.猶明德。
原名《皇明文衡》。總集名。明代程敏政編選。九十八卷,補缺二卷,選錄明初至成化末辭、賦、樂府、琴操及散文一千一百二十一篇。其傳狀碑志保存了若干歷史資料。
1.對別人詢問的敬稱。
1.明白,清楚。晤,通"悟"。
1.詳細地了解或知道。
2.詳細;清楚。
1.見"明晰"。
1.文犀的角。因其角表面光澤發亮,故名。
1.明了熟習。
1.即對蝦。
1.燦爛的云霞。
1.聰明而狡黠。
1.鮮明。
1.清楚地顯露出來,容易讓人看出或感覺到。
1.明達;精通。
2.明白;清楚。
3.指使明白﹑知道。
1.很顯著的效驗。
1.謂使心思清明純正。
2.表明心跡。
1.佛教語。謂屏棄世俗一切雜念,徹悟因雜念而迷失了的本性(即佛性)。
2.指率真地表現心性。
按郵政部門標準制作,供書寫通信內容,不用封套寄遞的硬質卡片。
1.語出《書.大禹謨》"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謂以刑律曉諭民眾,使大家都知法﹑畏法而守法,以輔助教化之所不及。
1.良好的行為。
1.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暗,也寫作"闇"。棧道,在懸崖峭壁間傍山鑿石架木而成的通道。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元無名氏《暗度陳倉》第二折"著樊噲明修棧道﹐俺可暗度陳倉古道。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棧道守把。俺往陳倉古道抄截﹐殺他個措手不及也。"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后因稱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人不備的策略或暗地進行活動為"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1.寬容體恤。
1.明亮和暖。
1.明麗絢爛。
1.明確的訓誡。
1.明智文雅。
2.光明正大。
1.明著之言;明白的話。
2.猶明辯。明白辯說。
3.明白說出來。
4.明哲的話。如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又名《喻世明言》。
1.使眼睛明亮。
2.比喻對事物觀察得很清楚;有見識。
3.清明節以柳條插門的習俗。
1.對事物觀察得很清楚的人;有見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