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明代朝服樣式的一種。
1.古代婦女的一種首飾。
1.指唐武將花驚定。
1.指妓院所在處。
1.即花街。指妓院。
1.見"花街柳陌"。
用鮮花或紙花等扎成的圓形的祭奠物品獻~。
1.姿勢好看而搏斗時用處不大的拳術。
1.即花絨。有花紋的絲絨。
2.花穗。
1.比喻女子美麗的容貌。亦借指女子面容。
形容女子美麗的容貌。
1.含苞未放的花朵。
2.煎茶時水面浮起的泡沫。俗名"水花"。
1.即花乳石。
1.瑞雪。
2.花中的祥瑞。指特異而不常見的奇花。
1.見"花顋"。
1.亦作"花腮"。
2.形容美麗的面頰。
1.織有花紋的經緯密度較稀而質薄的一種織物。古代多以絲為之。
2.棉花和棉紗合稱"花紗"。
棉花、棉紗、棉布的合稱。
也稱踩花山”。黔渝滇苗族的傳統節日。各地節期不一,一般都在夏歷正月初一至十五日間。節日期間,人們身著盛裝匯集到跳場坪舉行各項文娛慶祝活動。青年男女圍繞樹立在跳場中央的花桿跳舞,還舉行爬竿、賽馬、斗牛、射箭等比賽。
1.有彩色花紋的衣衫。
2.戲曲中旦角的一種。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特點發展而成,扮演性格比青衣活潑﹑比花旦莊重的婦女。
1.花木的枝梢。
2.猶花巧。
3.謂顏色鮮艷。
1.見"花稍"。
①顏色鮮艷多彩(指裝飾)穿著過于~。②花樣多;變化多鼓點子敲得又響亮又~ㄧ電視上的廣告越來越~。
1.指花言巧語﹑慣于說謊的人。
1.掌管花的神。
2.花的精神。
把花生米炒熟、磨碎制成的糊狀食品。
1.比喻榮耀﹑美滿。
1.見"花生米"。
1.即私生子。
1.善于培植花木的人。
北宋末年,宋徽宗在東京(今河南開封)建壽山艮岳”,設蘇杭應奉局,搜羅奇花異石,用船隊運往東京,連年不絕,號稱花石綱”。人民深受其害。
1.謂移植花苗。
集中出售花卉的集市。
1.花樣;式樣。
一種裝飾用紗線。由兩根或兩根以上粗細、原料、結構或色澤均不同的短纖紗或長絲紗,經花式拈線機拈合或利用特殊方法抱合成的特殊形狀或結構的股線。常見的有疙瘩花線、螺旋花線、竹節花線、毛圈花線、結子花線等。
指花卉開花的情況~已過 ㄧ當年,~最盛的去處就數西山了。
1.農歷二﹑三月間桃花開放時盛漲的河水。即桃花水。
1.天寒時,水汽凝成的霜花。
1.四周砌以磚石的種花的土臺子。
2.指妓院。
1.花糖。用麥芽糖做的一種花式糖果。
1.猶畫堂。華麗的殿堂。
2.舊指結婚的禮堂。
1.即棉桃。
1.種花的園圃。
2.江浙一帶稱棉為花,棉田為花田。
1.猶言甜言蜜語。
1.見"花甜蜜就"。
1.花苑。
1.形狀像筒的一種花炮。
1.南宋張浚將所部精壯士兵從臀下至足刺上花紋,謂之"花腿"。
1.指市井無賴。舊時彼輩每于腿上刺花,故稱。
1.花中之王。指牡丹。
1.花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