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依次著錄之文。
2.編集著錄。
3.指編集著錄之書。
1.岳母。
1.謂地方官。
2.指京都外的牧馬場所。
1.猶言他求;別有喜好。
1.外部和內部。其對象因所指而異。
1.猶外患。
1.境外安寧。
1.古時王之諸姑及姊妹之女。
1.周圍的邊沿。
2.反叛;背叛。畔,叛。
1.古人因事理有別,故書分內外篇。內篇為作者要旨所在,外篇則屬馀論或附論性質。如《莊子》﹑《晏子春秋》都分內外篇。唐成玄英《序》"所言《內篇》者,內以待外立名,篇以編簡為義……內則談于理本,外則語其事跡。"
1.天子的門屏。屏,對著門的小墻,后稱照壁。與內屏相對。
2.星名。屬二十八宿的奎宿。即雙魚座七星。
1.外祖母。
2.舊時嫖客對妓院老鴇的稱呼。
1.黑話稱行劫的對象。
1.古代官名。掌管國君和大臣臨時止宿﹑停留處所等事務。
2.借指掌管留止住次的人員。
1.見"為蛇畫足"。
1.治身﹐修身。
1.亦作"為什"。
2.為什么。
1.猶謀生。
1.見"為甚"。
1.猶言從時間上看。
1.猶言開市。
2.交易;做買賣。
1.辦事;成事。
2.猶出事。
1.抑或;還是。
1.謂居第一。
2.領頭。
1.謂席間向尊長敬酒或贈送禮物﹐并祝其長壽。
1.即偽書。為﹐通"偽"。
1.謂從數量上看。
1.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1.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比喻空為別人辛苦忙碌﹐自己得不到一點好處。
1.見"為他人作嫁衣裳"。
1.從頭;開始。
2.領頭。
1.戰國時期楊朱主張的"損一毫利天下不與﹐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學說。
作伴;在一起羞與為伍|不屑與之為伍。
1.方言。做下﹐造成。
1.取柴薪。
1.謂行仁義之事。
2.行為。
1.指本性。
1.猶言為此。
2.猶言為何。
散文篇名。清代彭端淑作。文中以蜀地貧、富二僧欲往南海,而貧僧率先抵達為例,說明人不能自恃聰明,也不必自怨天分低,只要立下志愿,刻苦學習,終能有所成就。文字簡潔,發人深省。
1.與之說話;與之交談。
2.猶為意。
1.猶言在意。
2.作主張。
1.因為。
1.《左傳.昭公元年》"微禹﹐吾其魚乎。"言若無大禹治水﹐人們將淹沒為魚◇因用"為魚"喻遭受災殃。
1.見"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1.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晉書.段灼傳》引作"為川驅魚﹐為藪驅雀"。驅﹐同"驅";爵﹐通"雀"。比喻為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
1.見"為淵驅魚﹐為叢驅爵"。
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砸病N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爵雀。雜ァL饋⑽瀋燙饋⒅芪洌賢君。桀、紂暴君。比喻不善于團結人們,把本來可以爭取過來的人趕到對方去了。
1.作假。
1.官員由暫時代理轉為實授。
1.治理國家;執掌國政。
2.指執政者。
3.處理政事。
4.做主。
5.作宮。
1.給人提供事理的根據。
2.代為疏通說項;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