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開口;張開嘴說話。
1.見"客況"。
1.離鄉游子的眼淚。
1.招待賓客的禮節。
1.離鄉在外期間。
蘇聯劇本《前線》中一個慣于捕風捉影、弄虛作假的新聞記者◇被新聞界借用,泛指新聞報道中的虛假、浮夸作風。
1.供旅客投宿的處所。
1.指外鄉的路。
2.指旅途。
1.旅途中的伴侶。
旅客;客人商賈客旅云集|招呼新客旅,掃掠舊池臺。
載運旅客的輪船。
1.旅館﹑飯店﹑影劇院等表示滿員的用語。
1.異鄉游子的夢。
1.外地寄寓的居民。
2.晩清下江一帶"哥老會"的別稱。
1.賓客的問難。亦為文體名。假設客人向自己詰問而進行答辯以申述己見的一種文體。始于漢東方朔的《答客難》。事見《漢書.東方朔傳》"﹝朔上書欲求試用﹞辭數萬言,終不見用。朔因著論,設客難己,用位卑以自慰諭。"
1.客中的錢袋。喻指所帶錢財。
1.客中的思緒。
1.外地飛來的鳥。多喻旅人。
1.古代身份較婢女略高的婦女。南北朝時已有此稱謂。其社會地位和所受待遇與部曲相同,一經主人放免,即成平民。
1.離鄉在外人的袍子。
①對人謙讓、有禮貌~話ㄧ不~地回絕了他。②說客氣的話;做客氣的動作您坐,別~ㄧ他~了一番,把禮物收下了。
1.客中所用的被褥。
1.指旅途中的休息和睡眠。
1.客旅的情懷。
①被邀請受招待的人;為了交際或事務的目的來探訪的人(跟‘主人’相對)。②旅客。③客商。
1.客人的容貌顏色。
1.游方僧。
1.謂行旅的衣服。
1.供旅客投宿的處所。
2.在外地居住。猶言寄居,客居。
1.指身居異鄉的人。
1.古代官署名。
2.外省。
1.南朝齊武帝時宮中一般人的飲食。
2.寄食。
1.外來的使者。
1.會見客人的房間。
1.在外地講授。
1.由外地軍隊駐守。亦指駐守在外地。
1.不按汛期暴漲的河水。
1.謂客中之夜眠。
1.客中游子的思緒。
〈書〉死在他鄉或外國~異域。
1.載客之船。
1.代人妄興訴訟,謂之"客訴"。
1.在外住宿。
〈方〉接待客人用的房間。
表示客氣的話,如 ‘勞駕、借光、慢走、留步’等。
1.客套話。
1.租種別人的田地。亦指所租之田。
2.屬于外鄉人所有的田地。
接待客人用的房間。
1.供游客休息游玩的亭子。
2.猶驛亭。古代迎送官員或賓客的處所。
1.旅居者所在的庭院。
1.見"客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