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江西省廬山東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老人并肩聳立,故稱。峰下九疊屏為李白讀書處;東南有白鹿洞書院遺址,為朱熹講學處。
1.平心靜氣地評論。
1.亦作"平心定氣"。亦作"平心易氣"。
2.心情平和,態度冷靜。
1.見"平心靜氣"。
1.不掛號的一般信件。
1.古星名。屬角宿。即長蛇座γ﹑π二星。
1.公平地處理案件;斷案。
底面是平行四邊形的四棱柱。側棱與底面垂直的平行六面體稱為直平行六面體,側棱與底面不垂直的稱為斜平行六面體。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是平行六面體的特例。平行六面體有下列性質(1)相對兩個面平行且全等;(2)四條對角線相交于一點,且被交點平分;(3)四條對角線的平方和等于各棱的平方和。
在同一平面內兩條不相交的直線。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或內錯角相等,或同旁內角互補),那么這兩條直線平行。如果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么同位角相等,內錯角相等,同旁內角互補。
抗日戰爭時期的一次戰役。1937年9月,日軍向平型關、雁門關一線進攻,企圖南下奪取太原。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設伏于平型關東北的公路兩側山地。25日晨,日軍第五師團第二十旅團主力進入設伏區,八路軍突然發起猛攻,至下午一時許,戰斗勝利結束,共殲滅日軍一千多人,擊毀汽車百余輛,繳獲大量武器和軍用品。平型關首戰告捷,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提高了八路軍的威望。
1.虛心平允。
1.謂分別先后次序。
1.平和而雅致。
1.謂漫地而起的煙霧。
1.平坦寬廣之地。
2.指地勢平坦﹑寬廣。
3.謂(文章)平鋪直敘,缺少變化。
4.形容礦苗分布廣而顯露,礦物易于開采。
1.謂公正審定罪案。
1.猶平坦。
2.指平陽侯『曹參封號。秦以酷政失天下,曹參為齊王相國,師蓋公治要事清凈,稱賢相◇繼蕭何為漢相,一切按何成規辦事,不作任何更改。常日夜飲酒,人或來規勸,至則醉以酒,使無言。聞鄰近吏舍飲酒喧嘩,不予制止,反唱酒相應和◇用以為典。
3.指平陽侯『曹壽封號。壽娶武帝姊陽信長公主。時漢武夜間改裝出行,常冒稱平陽侯;寵幸侯家歌女衛子夫,后立為皇后。
4.指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女,柴紹妻。隋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紹從李淵在太原舉兵反隋,她回家散財招兵得七萬人,親率師與李世民會于渭北,時稱娘子軍◇封為平陽公主。
1.指漢丞相曹參飲酒故事。
1.平地。
1.平均使用力役。
1.平和的藥劑。
1.平坦廣闊的原野。語出漢晁錯《言兵事書》"平原廣野,此車騎之地,步兵十不當一。"
1.平素之業。
1.猶半夜。
1.亦作"平壹"。平定,統一。
2.同一。
1.度量衡的別稱。
1.見"平一"。
1.本謂雙方地位相等,各拱手而不拜。引申為平等;相平。
1.平坦。
2.猶平安。
3.平和;平易。
4.蕩平;毀平。
1.公平論斷。
2.論議,評論。
1.猶安樂。
①平坦開闊地勢平易|地平易,利馳突。②比喻性情溫和寧靜或態度和藹謙遜平易可親|為人平易遜順|平易則恬淡矣。③淺近通俗先生之言,平易易知。
1.見"平易近人"。
1.意氣平和;平心靜氣。
1.謂水漲滿川,與堤岸平齊。
1.鴉片戰爭中,英國侵略軍于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5月攻陷泥城﹑四方炮臺,炮擊廣州。清將奕山乞和,訂立《廣州和約》。英軍四出搶掠,三元里一帶人民奮起反擊,表現了中國人民反抗侵略﹑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當時人民武裝曾豎立"平英團"大旗。
1.平坦。
1.平滑光潤。
1.寬宥;寬恕。
1.清代地方政府上繳正項錢糧時另給戶部的部分。一般來源于賦稅的加派,亦有另立名目加征的。清初各省解繳戶部稅銀,每一千兩隨解平馀銀二十五兩,稱隨平陋規。其后,戶部與地方官吏協議共同分肥,解部減一半,馀歸地方。乾隆元年,明文規定平馀銀分給各部院官吏作為補助費,稱"養廉"。乾隆二年,四川省在火耗羨馀外,每銀百兩提解六錢,名平馀,充各衙門使用。有的地方官吏收稅時加重戥子稱銀,所得溢額銀兩亦名平馀。
1.平和愉悅。
1.謂不相對偶的語句。
2.猶句末。
1.謂公正判案。
1.平安充裕。
1.平復痊愈。
1.劣酒的隱語。
1.指后漢禰衡♀為平原人,因有此稱。
1.戰國趙武靈王子,惠文王弟,名勝,封于平原,故號平原君。相惠文王及孝成王。秦圍邯鄲,危急,用毛遂計,與楚定縱約,又求救于魏信陵君,使趙轉危為安。喜賓客,食客多至數千人,太史公稱為"翩翩濁世之佳公子"。見《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2.泛指尚義重士的在位者。
即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趙惠文王之弟。門下有食客數千人。任趙相多年。公元前259年,秦軍圍困趙都邯鄲(今屬河北),他組織力量堅守三年,后得魏、楚的救援,擊敗秦軍。
1.平原君門下客◇泛指門客。
中國在平原地區實施的林業生態工程。在全國九百多個平原、半平原和部分平原縣(市、旗)規劃造林933萬公頃,以保護全國40%以上耕地的生態環境。建設時間為1988-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