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鹽堿多而堅硬的下等土壤。桀,堅硬。
1.猶贖回。
1.尋求統帥。
1.古代一種祭祀的禮儀。在月下用銅鏡收取露水,以示明潔之義。語本《周禮·秋官·司烜氏》"司烜氏掌以夫燧取明火于日,以鑒取明水于月,以共祭祀之明齯明燭共明水"漢鄭玄注"取水者,世謂之方諸。取日之火月之水,欲得陰陽之潔氣也。"
2.壯族齋祭死者的一種禮儀。
1.見"取悅"。
1.猶敢死。
1.謂用銅制的凹鏡向日取火。
1.索取;奪取。
1.索取;討。
1.猶透徹。
1.選取經由的道路。
1.猶審問。
2.猶詢問。
1.招致欺凌﹑侮辱。
1.謂以恭順的態度迎合他人。
1.指古代已嫁女子于五月間回娘家看望父母。
1.取得居人之前的地位。
1.招致嫌隙。
1.以某事物作為榜樣。
2.取某事物之征象。
1.亦作"取銷"。
2.使原有的制度﹑規章﹑資格﹑權利等失去效力。
1.見"取消"。
1.見"取效"。
1.亦作"取効"。
2.收效。
1.取得信任。
1.被埋沒。
1.從大量物品或材料中抽取少數做樣品。
1.猶言求義。謂就義而死。
1.謂為正義而犧牲生命。語本《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1.猶隨意。
2.采取其意。
1.即應舉。參加科舉考試。
1.謂取足賦稅。
1.雇傭工。
1.招致怨恨。
1.選取朋友;交友。
1.亦作"取與"。收受和給予。
2.形容操琴時內收和外放的指法。
1.見"取予"。
1.博取稱贊或好名聲。
1.招致怨恨。
1.取作準則﹑規范或榜樣。
1.挑選。
1.接受審問。
1.招致憎惡。
1.猶借債。
1.用作典范。
1.求取證據。
1.拿不完,用不盡。形容非常豐富。語本宋蘇軾《前赤壁賦》"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
1.猶立志。
1.得到重視。
1.《孟子.滕文公上》"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宮古代對房屋的通稱◇以"取諸宮中"謂取用于自己家中,極言其便利。
1.趕緊收拾行裝。
1.猶守拙。自謙之詞。
1.取得憑借﹑助益。語本《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