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王宮里的小門。《左傳.閔公二年》"秋八月辛丑﹐共仲使卜齮賊公于武闈。"杜預注"宮中小門謂之闈。"一說是路寢的旁門。楊伯峻注"金鶚《求古録.禮說》及孫人和《左宧漫録》俱謂'武'當作'虎'﹐《周禮.地官.師氏》﹑《左》昭十一年《傳》俱有虎門;虎門﹐路寢門也。則武闈者﹐路寢之旁門也。"
1.堤岸深曲處。
1.即封嵎。
1.亦作"封隅"。
2.封山和嵎山的并稱。在浙江德清縣莫干山附近,兩山相去僅二里,相傳古汪芒氏之君防風守此。
1.疆域﹐領地。
2.借指某一地區或事物的一定范圍。
3.指墳墓或陵墓的范圍。亦指墳陵。
1.封禪。
1.封建時代推恩臣下﹐將官爵授予其父母。父母存者稱封﹐死者稱贈。封贈之制﹐起于晉與南朝宋﹐至唐始備。最初僅及于父母,唐末五代以后,始上追曾祖﹑祖﹑父母三代﹐往往以子孫的官位為贈。
2.泛指一般的封號。
1.亦作"封?"。
2.《晉書.列女傳.陶侃母湛氏》"侃少為尋陽縣吏﹐嘗監魚梁﹐以一坩鲊遺母。湛氏封鲊及書責侃曰'爾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賢媛》"陶公少時作魚梁吏﹐嘗以坩?餉母。母封?付使﹐反書責侃曰'汝為吏﹐以官物見餉﹐非唯不益﹐乃增吾憂也。'"劉孝標注"按(三國)吳司徒孟宗為雷池監,以?餉母﹐母不受。非侃也。疑后人因孟假為此說。"后因以"封鲊"或"封?"為稱頌賢母之詞。
①伊斯蘭教奉行的一種齋戒,在伊斯蘭教歷的九月里白天不進飲食。也叫把齋。②天主教的齋戒期,教徒在封齋期內的特定日期必須守齋。
1.封地的邊界。
2.泛指疆界。
1.粘貼符箓鎮魔驅邪。
1.見"封殖"。
1.見"封殖"。
1.亦作"封埴"。亦作"封植"。
2.壅土培育。
3.引申為扶植勢力;培養人才。
4.堆土為墳﹐植樹為飾。
5.謂聚斂財貨。
1.封緘并加標記。
1.封官授祿。
2.泛指官爵。
1.死后追封并表其墓。
1.宋代的一種財政制度。凡歲終用度之余﹐皆封存不用﹐以備急需﹐故稱。宋太祖建隆三年始行于中央﹐后各地皆有封樁﹐乃至按月而樁﹐稱月樁錢﹐與初意大異。
1.猶執著。
1.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和修正主義的合稱。
1.古時封地民戶上繳的田租。
①封口②先不要~,再考慮一下。②使人不說話他想封住我的嘴,辦不到。
1.神經錯亂﹑精神失常的病。
1.即瘋枝。詳"瘋枝"。
①農作物莖葉發育過旺,不結果實。②花卉枝葉長得很旺,不開花。
瘋①。
1.神經錯亂﹐精神失常。
2.指情況反常。
1.形容人言語行動十分輕狂。
1.即瘋人院。
1.見"瘋瘋癲癲"。
(~的)精神失常的樣子,常用來形容人言語行動輕狂或超出常態。
1.形容猖狂兇橫。
患狂犬病的狗。參看〖狂犬病〗。
顛三倒四的話;不合常理的話。
發瘋。比喻猖狂打退敵人的~進攻。
1.瘋癲蒙昧。
①瘋①。②入迷;入魔他們下棋下~了。③使入迷這場足球比賽幾乎~了所有的球迷。‖也作風魔。
1.任性無節制地吵鬧。
1.指關節炎。
2.瘋癲的樣子。
1.即狂犬病。參見"狂犬病"。
1.患嚴重精神病的人。
1.指專門收容精神病人的病院。
1.瘋癲癡呆。
同‘風癱 ’。
1.瘋病。
1.精神失常的樣子。
1.瘋話。
農作物植株上不結果實的分枝。也叫瘋杈。
患嚴重精神病的人。
專門收容精神病人的病院。
1.山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