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棲毫"。
2.謂停筆。
1.歲兇;災年。
1.指草木。因其一歲一榮枯,故謂。
1.除夕。
1.一年的積余。
1.即木星。古人認識到木星約十二年運行一周天,其軌道與黃道相近,因將周天分為十二分,稱十二次。木星每年行經一次,即以其所在星次來紀年,故稱歲星。
2.即太歲。用以喻災禍。
3.相傳漢東方朔仕漢武帝為大中大夫。武帝暮年好仙術,與朔狎昵,從朔求不老之藥及吉云﹑甘露等。朔嘗謂同舍郎曰"天下知朔者唯大王公耳"。及朔卒,武帝召大王公問之,對以不知。問何能,對以善星歷。乃問諸星皆在否,曰"諸星具在,獨不見歲星十八年,今復見耳。"帝仰天嘆曰"東方朔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歲星哉!"事見舊題漢郭憲《東方朔傳》◇遂用為典實。
1.見"歲陽"。
1.歲時的順序;歲月。
1.一年將盡的時候。
2.指人的暮年。語本《楚辭.九歌.山鬼》"留靈修兮憺忘歸,歲既晏兮孰華予!"
1.亦稱"歲雄"。古代以干支紀年,十干叫"歲陽"。
2.《詩.小雅.采薇》"曰歸曰歸,歲亦陽止"。毛傳"陽,歷陽月也。"鄭玄箋"十月為陽。"后用以指農歷十月。
1.除夕。
1.每年進獻的錢物。
1.古代以干支紀年,十二支叫作"歲陰"。
2.太歲。
3.歲暮,年底。
1.一年的費用。
1.謂一年將盡。聿,語助;莫,"暮"的古字。
1.見"歲聿其莫"。
1.古代王侯每年例行的宴會。
1.年月。泛指時間。
2.指短時間。
1.形容時光消逝如流水之快。
1.猶歲月。鑰,指候氣用的葭管。
1.太歲星的運轉。
2.謂一年的命運。
1.見"歲在龍蛇"。
1.占卜問年成。
1.謂每年元旦朝會時所用的儀仗。
1.年產值。殖,通"直",價值。
1.謂制棺。
2.稱年及六十為歲制。
1.年底。一年快完的時候。
1.見"歲周"。
1.歲暮供祭的豬。
1.一年的賦稅。
1.謂鬼神所作禍害。
1.舊時講述鬼神星命﹑吉兇禍福的書常記錄某日得病或遇事不吉為某鬼作祟,稱為"祟書"。
1.責難辱罵。
1.訊問。
1.責罵。
1.辱罵。
1.吵鬧嘈雜。
1.胡言亂語。
1.斥責﹔責罵。
1.漢賈誼《治安策》﹕"商君遺禮義﹐棄仁恩﹐并心于進取﹐行之二歲﹐秦俗日敗。故秦人家富子壯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鋤﹐慮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誶語。"后以"誶帚德鋤"形容風俗敗壞﹐不仁愛。
1.數說﹔毀謗。
1.謂哀而不止。
1.猶遂即。隨即。
2.聽其自便。
1.北周官名。佐縣鄉長官掌管政令戒禁。
1.薦舉才能之士。
1.生長;成長。
1.養成;成就。
1.早先;以前。
2.遂其初愿。謂去官隱居。
1.猶通達。
2.猶貴顯。
1.周代官名。地官之屬。為一遂之長,掌管政令。
1.成就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