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亦作"棲風宿雨"。
2.在風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勞。
1.謂房屋。
義和團聯合清軍阻擊外國侵略軍的一次戰斗。1900年6月西摩爾率八國聯軍二千余人,由天津乘火車進犯北京。義和團拆毀路軌,將敵人包圍在廊坊車站。在清軍配合下,義和團發起猛攻,斃傷敵軍近三百人,侵略軍狼狽逃回天津。
1.廳堂周圍的房舍。
2.明自永樂十八年建都北京,于皇城四門﹑鐘鼓樓等處,修建幾千間民房和鋪房,召民﹑商居住或居貨,謂之廊房。
1.殿下外屋。
1.亦作"廊廟才"。
2.建筑廊廟的木材。
3.比喻能擔負國家重任者。
1.謂執政大臣。
1.擔負朝廷重任的志向。指參政的心愿。
1.即廊餐。
1.作為貿易市場的長廊。
1.殿堂周圍的房舍。
1.廊廟。
1.明時,將廊房應納錢鈔,擇居民之有力者負責交納,稱其人為"廊頭"。參見"廊房"。
1.廊室。
1.堂前的廊屋。
1.即廊餐。
1.即廊餐。
1.廊檐下象牙齒般的裝飾。
廊頂突出在柱子外邊的部分。
1.走廊﹑回廊的轉折處。
1.有走廊的房舍。
老撾古都。人口3萬(1985年)。作王都歷史達千余年,名勝古跡眾多。以產絲綢、銀器、首飾等手工藝品著名。多寺院和佛塔。城北的北烏是著名的宗教和旅游勝地。
1.亦作"瑯鐺"。
2.見"瑯珰"。
1.玉相擊聲。
1.見"瑯珰"。
1.亦作"瑯當"。亦作"瑯鐺"。
2.用鐵鏈鎖人。
3.指人帶上鐐銬。
4.指鈴鐸。
5.以喻鈴狀物。 6.象聲詞。 7.猶郎當。潦倒貌。
1.亦作"瑯珰驛"。
2.驛名。又名上亭驛,在四川梓潼縣北,相傳安史亂中,玄宗奔蜀,于此聞鈴聲。
〈書〉像珠子的美石。
1.老練。
1.對老年婦人的泛稱。
2.女仆。
3.老母。
1.老婆婆們的道理﹑說法。多指俗諺陋語。論兒﹐猶道理。
1.舊時對老年女仆之稱。
1.方言。大汗。
管仲跟隨齊桓公去打仗,回來時迷失了路途。管仲放老馬在前面走,就找到了道路(見于《韓非子·說林》)。比喻有經驗,能帶領新手工作。
1.喻人老而猶有雄心。
年老(超衰老意)。
1.方言。猶言倚老賣老。
1.三國魏曹操小名阿瞞﹐后人稱"老瞞"。
2.舊時浙東對喜娘之稱。
1.方言。兄弟中最小的一個。
1.太滿﹐過頭。
1.舊時對俄國人的蔑稱。
1.猶老耄。
1.七﹑八十歲的老人。亦指衰老。
1.老態。衰老的形容。
1.排行最末之妹。
1.年老昏憒。
〈方〉陳米。
1.比喻強行湊合無益。
〈方〉厚臉皮,指人不知道羞恥。
1.方言。指缺乏營養沒有很好生長即呈老態的禾苗。喻人因未經培育而不成材。
1.老百姓。
2.指年老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