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同"通都大邑"。
1.處以斷足的刑罰。
1.古樂名。
1.謂沖洗煮熟。
1.綽約。姿態柔媚貌。
1.即礿祭。
1.古代宗廟時祭名。在夏商時為春祭,在周代則為夏祭。
1.即礿祭。
1.石貌。
2.動貌。
1.接近山岳的邊鄙城邑。岳,多作"岳"。
1.相傳堯舜時四岳為四方諸侯之長;周有方伯為諸侯之長◇以"岳伯"泛稱封疆大吏。
1.亦作"岳旦"。
2.對人誕辰的美稱。
1.東岳泰山之神,東岳大帝的簡稱。
1.亦作"岳瀆"。
2.五岳和四瀆的并稱。
1.民間習稱"岳王廟"。宋代名將岳飛的祠廟。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畔棲霞嶺下。南宋隆興元年(1163年),孝宗即位,岳飛之冤昭雪,改葬遺骸于此。嘉定十四年(1221年),改北山智果院為祠廟,即今之岳王廟。現存建筑系清代以后陸續重建,1979年曾全面整修。為古今重要名勝。又河南省湯陰縣亦有岳飛廟。在湯陰縣城西南隅。建于明初,歷經修葺,建筑群面積達四千平方米。廟內有正殿﹑寢殿,周圍有岳云殿﹑四子殿﹑孝娥殿﹑岳珂殿﹑三代祠等建筑,并保存有刻石一百四十余方。今為岳飛紀念館。
1.妻子的父親。
1.岳父。
1.亦作"岳華"。
2.指西岳華山。
1.岳父母的家。
南宋初年岳飛領導的軍隊。以抗擊金軍聞名。岳家軍紀律嚴明,訓練有素,作戰英勇,多次取得抗金作戰的勝利。金軍對岳家軍非腸怕,有撼山易,撼岳家軍難”之語。
1.亦作"岳降"。
2.《詩.大雅.崧高》"維岳降神,生甫及申。"鄭玄箋"﹝四岳﹞德當岳神之意而福興,其子孫歷虞夏商,世有國土,周之甫也,申也﹑齊也﹑許也,皆其苗胄。"后遂以"岳降"稱頌誕生或誕辰。
1.亦作"岳峻"。
2.如山岳般高峻。喻指人格高尚。
1.亦作"岳客"。
2.山中的隱士。
1.方言。岳父。
1.亦作"岳立"。
2.聳立,屹立。
3.引申為特出,卓立不群。
1.亦作"岳蓮"。
2.指西岳華山蓮花峰。
3.指衡山蓮花峰,為衡山七十二峰之一,因狀如蓮花而得名。
1.亦作"岳靈"。
2.山岳的靈氣﹑精氣。
1.亦作"岳麓"。
2.山名。一稱麓山。在湖南省長沙市郊,湘江西岸,因當衡山之足,故以麓名。山上有晉代修建的麓山寺,山下有岳麓書院。
原址在湖南長沙岳麓山。宋開寶年間潭州太守朱洞創建。有講堂、齋舍、藏書樓。張fd36!⒅祆湓在此講學,傳播理學,學生達千人。為宋初四大書院之一。清光緒年間改為湖南高等學堂◇又相繼改為湖南高等師范學校、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1926年成立湖南大學。1984年設岳麓書院文化研究所。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亦作"岳廟"。五岳之神的廟宇。特指東岳廟。
2.指岳飛廟。詳"岳飛廟"。
1.妻子的母親。
1.亦作"岳牧"。
2.傳說為堯舜時四岳十二牧的省稱。語本《書.周官》"曰唐虞稽古,建官惟百,內有百揆四岳,外有州牧侯伯。"《史記.伯夷列傳》"堯將遜位,讓于虞舜,舜禹之間,岳牧咸薦,乃試之于位,典職數十年。"后用"岳牧"泛稱封疆大吏。
1.亦作"岳祇"。
2.山神。
1.亦作"岳阡"。
2.山上墓道。
1.山名。即狄山。
2.樂器部件名。琴額用以架弦的橫木。參閱《律呂正義后編.樂器考.琴》。
1.亦作"岳神"。
2.山神。
1.亦作"岳狩"。
2.《詩.大雅.崧高》"維岳降神"漢鄭玄箋"四岳,卿士之官,掌四時者也,因主方岳巡守之事,在堯時姜姓為之。"本指四岳巡狩地方之事,后用以指帝王巡狩。
1.亦作"岳停"。
2.如山岳般屹立。
1.岳父。
1.指宋代名將岳飛。武穆為其謚號。
1.亦作"岳秀"。
2.山岳秀麗。多用以比喻人物翹秀。
1.亦作"岳婿"。亦作"岳■"。
2.山名。《史記.封禪書》"沠洛二淵,鳴澤﹑蒲山……之屬,為小山川,亦皆歲禱塞泮涸祠,禮不必同。"《漢書.郊祀志上》作"岳婿"。或說后世丈人﹑女婿之稱本此。
1.猶南金。岳陽為楚地,楚金號南金。
散文篇名。北宋范仲淹作。文中描繪了岳陽樓在不同季節、氣候下的風景變化,以及游人心情的差異。最后引發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名言,表達了作者的高尚人格和遠大抱負,對后世仁人志士有重大影響。
在湖南省東北部、長江南岸、京廣鐵路線上,濱臨洞庭湖。為中國歷史文化名城。1961年始設市。人口637萬(1995年)。是湖南省北部水陸聯運要地和工業中心。特產巴陵酒、團湖蓮。名勝古跡有岳陽樓、文廟、小喬墓、魯肅墓等。
1.亦作"岳岳"。
2.挺立貌;聳立貌。
3.喻人位尊氣盛。鋒芒畢露。
4.形容人剛直不阿。
1.亦作"岳岳磊磊"。
2.卓立不群。
1.亦作"岳岳犖犖"。
2.卓絕貌。
1.晉潘岳與夏侯湛的并稱。兩人過從甚密,均以文章著稱。《晉書.夏侯湛傳》"湛幼有盛才,文章宏富,善構新詞,而美容觀,與潘岳友善,每行止同輿接茵,京都謂之'連璧'。"
1.亦作"岳丈"。
2.岳父。
1.亦作"岳鎮"。
2.指封疆大吏。
3.指四岳等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