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壯漢。謂從事笨重體力勞動的人。
1.酒名。北魏時以河源水所釀的一種酒。
1.神話傳說中的西王母的使者。據《漢武帝內傳》載,武帝居承華殿,見一青衣子,自稱為西王母所使,自昆侖山來,傳命帝服清齋,絕人事,以待西王母來相會晤。
1.見"昆圃"。
1.昆侖山的基部。亦指昆侖山。
2.指方丈山。
1.昆侖山所產之竹。相傳黃帝取之以制律管。見《漢書.律歷志上》。
1.刻如人形的器玩。
1.見"昆侖丘"。
1.后代,后裔。
1.指漢代昆明池。
2.古代我國西南部族名。
1.湖沼名『武帝元狩三年于長安西南郊所鑿,以習水戰。池周圍四十里,廣三百三十二頃。宋以后湮沒。《漢書.武帝紀》"﹝元狩三年春﹞發謫吏穿昆明池。"顏師古注引臣瓚曰"《西南夷傳》有越巕﹑昆明國,有滇池,方三百里『使求身毒國,而為昆明所閉。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習水戰,在長安西南,周回四十里。"后亦以泛指帝京附近的湖沼。
2.湖沼名。即今云南省滇池。
3.湖沼名。指北京市頤和園中的昆明湖。
1.見"昆明灰"。
1.見"昆彌"。
1.見"昆侖奴"。
1.《楚辭.天問》"昆侖縣圃,其居安在?"縣圃,也稱弦蒲﹑弦圃或玄圃,在昆侖山之上,傳說為神仙所居之地◇以"昆圃"為"昆侖縣圃"的省稱。
1.亦作"昆丘"。亦作"昆丘"。
2.即昆侖山。
①流行于江蘇南部(南昆)及北京、河北(北昆)等地的地方戲曲劇種,用昆腔演唱。也叫昆劇。 ②昆腔。
1.后代子孫。仍,晜孫之子。
1.昆夷﹑犬戎的并稱。多泛指我國古代西北少數民族。
1.亦作"昆山"。
2.山名。昆侖山的簡稱。
3.山名。在今上海市松江縣西北。
4.縣名。今屬江蘇省。因境內有昆山而得名。
5.指昆腔。
1.見"昆調"。
1.見"昆腔"。
1.見"昆曲"。
1.兄之孫。
2.遠孫的統稱。
1.相傳昆侖山頂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皆為神仙居處。因以"昆臺"﹑"昆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
1.即騩蹄。駿馬名。蹏,"蹄"的古字。
1.即西昆體。宋初楊億劉筠等彼此唱和,有《西昆酬唱集》行世,后稱他們的詩體為西昆體,簡稱昆體。
1.茄子的別稱。
1.弟妹。
1.山名。
2.美石名。
3.用昆吾石冶煉成鐵制作的刀劍。
4.古掌管冶鑄之官。
5.夏商之間部落名。己姓。初封于濮陽(今河南省濮陽市)。夏衰,昆吾為夏伯,遷于舊許(今河南省許昌市),后為商湯所滅。 6.指昆吾之君。 7.古丘名。傳說太陽正午所經之處。 8.借指正午。 9.地名。在長安南,靠終南山,漢代屬上林苑的范圍。
1.用昆吾石冶煉成鐵制作的刀。《海內十洲記.鳳麟洲》"昔周穆王時﹐西胡獻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劍之所出﹐從流州來。"
1.亦作"昆岫"。
2.指昆侖山。借指仙山。
1.見"昆侖墟"。
1.昆火。
1.后裔,后代。
1.兄弟和朋友。
1.亦作"昆岳"。
2.即昆侖山。
1.猶昆蟲。蛅,爬行。
1.即蜀岡,在江蘇省。語本南朝宋鮑照《蕪城賦》"柂以漕渠,軸以昆崗。"
1.見"昆侖竹"。
1.第五世孫。
1.見"菎蕗"。
1.色衰貌。
1.明亮;輝煌。
1.輝耀。
1.火熱的蒸氣。
1.明艷貌。
1.熱氣蒸騰貌。
1.光明燦爛。
1.一同上升。焜,通"昆"。
1.方言。木柴經過燃燒后剩下的塊狀物,經閉熄后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