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易.系辭上》"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指天空的景象﹐如日月星辰的運行等。古人常用以占吉兇。
2.氣象﹐天氣。
1.耕作之事。亦泛指農事。
1.老農。
1.農夫的蓑衣。
1.古時天子行藉田禮所用的土臺。
1.用犁翻松田土。亦泛指從事農作。
2.可種植作物的田地。
1.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色區域農民在個體經濟的基礎上﹐為調劑勞動力所建立的勞動互助組織。
1.漢高祖死后﹐呂后專權﹐削弱劉氏﹐重用諸呂。朱虛侯劉章極為忿懣﹐乘入侍呂后宴飲之機﹐請為《耕田歌》﹐呂后許之。歌曰"深耕穊種﹐立苗欲疏;非其種者﹐鉯而去之。"謂呂氏非劉氏族類﹐必斬除之。見《史記.齊悼惠王世家》。
1.耕田的奴仆。
1.指屯田﹐屯墾。
1.農耕用的器械。
1.相傳伊尹未遇湯時耕于莘野﹐隱居樂道。見《孟子.萬章上》◇用為典實。
用來耕地的牲畜,主要是牛、馬、騾子等。
1.種田與治學。
1.農家的炊煙。借指隱居生活。
1.漢名士鄭子真(名樸)隱居不仕﹐耕于巖石之下。見漢揚雄《法言.問神》◇因以"耕巖"指隱居。
2.指隱居之處。
1.耕鋤。
1.泛指耕植。
1.種田做工。
2.傭工。
1.耕田翻土。亦用以喻辛勤工作。
1.耕種與捕魚。
1.耕種田地。
2.指供耕種的熟田。
指控制降雨,改造自然,多用于比喻為文藝園地百花盛開而~。
1.見"耕耘"。
耕地和除草,常用于比喻著意~,自有收獲。
1.耕田鑿井。語出古詩《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后常用"耕鑿"形容人民辛勤勞動﹐生活安定。
2.泛指耕種﹐務農。
1.見"耕當問奴"。
1.指農耕與戰爭。古代重視農耕和戰爭﹐并主張兩者相結合。
1.在土地私有制度下﹐使無地少地農民獲得一定數量土地的一種主張。孫中山晩年把它作為實現"平均地權"的口號。
1.耕種紡織。猶言農桑。
1.描繪封建時代水稻耕種和絲麻紡織生產過程的圖畫。南宋劉松年曾畫過《耕織圖》;樓璹亦畫《耕圖》和《織圖》﹐有刻本流傳。清康熙曾命焦秉貞繪《耕織圖》。乾隆亦曾命冷枚﹑陳枚各繪《耕織圖》。焦秉貞所作《耕圖》﹑《織圖》﹐曾雕板印行。
1.耕田種植。
1.猶耕植。
耕地和種植開春了,農民都忙著~土地。
1.泛指耕種。
1.耕藉。
1.耕地筑場。多泛指農事。
用各種方法處理土壤的表層,使適于農作物的生長發育,包括耕、耙、鋤等。
1.抵償成本。
1.謂以詩歌相贈答。
1.謂以詩歌與人相贈答。
1.酬唱和詩。
續用他人原韻或題意唱和得友人賡和,喜甚|賡和詞┱攏飲酒賡和。
續用他人原韻或題意唱和得友人賡和,喜甚|賡和詞┱攏飲酒賡和。
〈書〉繼續~舊好。
1.相繼詠和。
1.猶通篇。謂文章從頭到尾。
1.張緊瑟上的弦。
1.《詩.小雅.天保》"如月之恒,如日之升。"陸德明釋文"恒,本亦作緪。"孔穎達疏"言王德位日隆,有進無退,如月之上弦,稍就盈滿;如日之﹝始﹞出,稍就明盛。"后因用"緪升"表日益興盛之意。
匙子;湯匙。
1.羹湯和飯。
2.特指祭奠死者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