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度或比較某些數量大小時常用的概念。通常把一個數量寫成10的冪指數形式時,指數的數目就是該數量的數量級。如地球半徑約6400千米,用厘米為單位時可寫成64×108厘米,它的數量級就是8。
1.喧鬧,聒噪。
1.貛。
1.獾肉干。
1.即豬獾。
1.即狗獾。
1.歡悅;喜愛。髈,通"歡"。
1.喧嘩謗詆。
1.馮髈和孟嘗君的合稱。
1.眾聲傳說﹐哄傳。
1.喧哄煽動。
1.喧嘩非議。
1.歡躍振奮。讙﹐通"歡"。
1.古代貴族寵幸的姬妾所居之處。髈,通"歡"。
1.見"歡頭國"。
1.喧嘩驚駭。
1.喧嘩呼叫。
2.歡呼。讙﹐通"歡"。
1.見"歡嘩"。
1.嘆聲。
1.歡樂融洽。讙﹐通"歡"。
1.喧嘩驚恐。
1.傳說中的山名。
1.歡樂。讙﹐通"歡"。
1.指以五彩裝飾的鋪面。髈,通"歡"。
1.象聲詞。搖櫓聲。
2.象聲詞。棹歌﹐劃船時歌唱之聲。
3.象聲詞。泛指歌聲悠揚。
1.指樵歌。
1.指棹歌。
1.樂府近代曲名。唐元結作。結有《歡乃曲五首》﹐其序曰"大歷丁未中﹐漫叟結為道州刺史﹐以軍事詣都使。還州﹐逢春水﹐舟行不進﹐作《歡乃五首》﹐令舟子唱之﹐蓋以取適于道路云。"形式為七言四句。又元結在《系樂府十二首》中另有《歡乃曲》一首﹐系五言體。
2.詞牌名。因元結詩得名。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見《詞譜》卷一。
1.喧鬧騷擾。
1.歡宴。讙﹐通"歡"。
1.喧鬧之聲。
1.喜悅。讙﹐通"歡"。
1.喧鬧﹔爭訟。
1.歡喜得手舞足蹈。髈,通"歡"。
1.見"歡頭國"。
1.傳說中的古國名。
1.喧嘩吵鬧。
1.歡笑戲謔。讙﹐通"歡"。
1.猶歡宴。髈,通"歡"。
1.歡聚嬉游。髈,通"歡"。
1.猶歡騰。髈,通"歡"。
1.亦作"讙噪"。
2.喧鬧。
1.即讙頭國。
1.天帝或皇帝之車。
1.皇帝所在的地方。用指京都。
1.古代郊祀時所用之牛。
1.天帝與傳說中的古帝之女。指天帝之女瑤姬。
2.天帝與傳說中的古帝之女。指炎帝之女精衛。
3.天帝與傳說中的古帝之女。指帝堯的二女娥皇﹑女英,嫁于舜,即湘妃。
4.帝王之女。
1.精衛的別名。
1.神話傳說中的桑樹。以赤帝女居此桑而升天,故名。
1.皇帝的配偶。指皇后。
1.尊奉秦王為帝。戰國時秦軍圍趙都邯鄲,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說趙奉秦王為帝,以解邯鄲之圍。齊魯仲連曉以利害,終使趙魏同息此議。事見《戰國策.趙策三》◇以屈奉暴君或異族統治者為"帝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