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收獲秋熟農作物。
1.對僧人的蔑稱。
1.見"禿鹙"。
1.亦作"禿秋"。水鳥名﹐頭項無毛﹐狀如鶴而大﹐色蒼灰﹐好啖蛇﹐性貪惡。
2.嘲人之無發若禿鹙。
1.沒有貼邊的裙。
1.謂動機不正的出家人。
2.指禿發的人。
3.喻指肢體殘缺者。
1.不生草木的山丘。
1.謂僧侶。
1.枯樹。亦指樹葉凋盡之樹。
1.形容眼睛轉動靈活。
1.對僧人的譏嘲之詞。
1.見"禿?"。
1.脫發的光頭。
1.形容說話的內容不相連接而顯得生硬突然。
1.對僧尼的惡稱。歪剌為罵人話。
1.尾巴毛疏而短。
2.鰱﹑鳙等類魚的俗稱。
1.貶指年老而無官勢的人。亦用以自嘲。
1.猶禿筆。
1.戲稱毫毛脫落的筆。
1.頭發脫落的人。
1.古代齊人謂無發為禿榟。
1.物短貌。
1.《詩.齊風.甫田》"未幾見兮﹐突而弁兮。"孔穎達疏"未經幾時而更見之﹐突然已加冠弁為成人。"后因以"突弁"形容人長大迅速。
1.突然的或急劇的變化。
1.驟然進攻的軍隊。
1.奔突馳騁。
1.沖撞;猛沖。
1.竄出;沖出。
2.突然出現。
3.隆起;凸出。
4.謂出眾地顯露出來。
1.劇烈動蕩。
1.侵凌盜竊。
1.以頭觸地。
1.唐代的一種殘酷刑具。
1.猶突然。
1.迸發;爆發。
1.猶飛躍。指急遽的重大進展。
1.發展十分迅速。
1.軍事用語。突破而穿越。
1.高出;超越。
2.沖過。
1.我國古代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稱帽子為"突何"。
1.深黑色。
1.莽撞唐突貌。
1.破壞;沖毀。
1.軍隊進攻時集中兵力﹑火力對敵人進行急速而猛烈的打擊。
2.泛指突然的打擊。
3.謂集中力量﹐加快速度﹐在短時期內完成任務。
1.進攻戰斗時﹐在主要方向上擔任突擊任務的部隊。一般以精銳部隊組成。亦指防御時擔任反擊的部隊。
2.在生產或工作中起先鋒作用﹐能完成某一突擊任務的精悍力量。
1.凌駕;超越。
1.沖鋒陷陣的驃悍將卒。
1.迅猛前進。
2.突破而進入。
1.凸透鏡;放大鏡。
中國北方和西方古代民族。亦作汗國名。公元6世紀時游牧于金山(今阿爾泰山)以南,因金山形似古戰盔,俗稱突厥”,遂成族名。公元552年建突厥汗國,全盛時疆域廣闊,東至遼海,西達今里海,南到阿姆河南,北過貝加爾湖,控制中西交通及絲綢貿易商路。有文字、官制、刑法、稅法等。582年分裂為東突厥和西突厥。
也稱鄂爾渾葉尼塞文”。因近世文獻發現于蒙古鄂爾渾河、葉尼塞河流域,故名。公元6至10世紀,由突厥、回鶻、黠戛斯、骨利干等操突厥語的民族使用的一種拼音文字??呻p向橫寫。
1.鳥名。即鵜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