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流行于市民中的歌謠。
1.指珍貴甘美的食品。
1.對他人贈物表示感謝之詞。
1.珍奇的供品。
1.珍貴的貢品。
1.亦作"珎恠"。亦作"珎怪"。亦作"珍恠"。
2.珍貴奇異。
3.珍貴奇異之物。
4.珍貴奇異的食物。
1.見"珍怪"。
1.天子使者所持的符節。
1.亦作"珍瓌"。
2.珍寶。
1.山珍海味。
1.見"珍瑰"。
1.珍藏。
1.謂專主某項業務或某個部門。
1.古代主祭之官應得的祭肉。
1.宋代特稱職分田的租賦。
1.植物保護。
覆蓋地面的植物及其群落的泛稱。是自然景觀(自然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范圍,全球性的稱世界植被”,地區性的稱地方植被”。根據來源,可分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1.設置標志。
1.樹立標竿。
1.樹立志向操守。
1.長成。
1.形容聲音相持不散。
1.傳說中的草名。
1.結黨;樹立黨羽。
1.謂拉幫結派以謀求私利。
1.見"植黨營私"。
1.立德。
1.直視。
1.謂頭發豎起。
2.謂額上毛豎起。
1.頭發直豎,頂起帽子。形容盛怒或踴躍之狀。
1.猶植發沖冠。
1.猶造福。
1.扎根。比喻深入到人或事物中去,打下基礎。
1.猶立身。
1.謂堅定固守。
1.猶持笏。指為官。
1.猶顛蹶。
1.指拴系纜繩。
1.植物的類別。
1.建立禮儀制度。
1.直立的林木。
2.植樹造林。參見"植樹造林"。
1.插柳。源于古代鮮卑族秋祭。遼金時祈雨有射柳之俗。射柳活動前,插柳場上,并予以祭祝。
1.造林的一種方法。把樹木的幼苗栽到造林的地上。
1.即殖民地。植,通"殖"。
1.移植皮膚。
1.樹立人品,培植好品行。
1.豎起的魚鰭。形容人枯瘦背脊弓曲貌。
1.謂插刀于地。
1.謂培植善者,傾覆惡類。
1.種植樹木。
1.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我國曾于1915年由政府頒令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1929年為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又把植樹節改在孫中山先生逝世的那一天,即3月12日。1979年2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后代。